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沾化区大力实施“双增双提”“三品一标”工程
推广绿色种植技术 助力冬枣产业发展
  滨州日报/滨州网沾化讯(通讯员李秀玲报道)近日,笔者走进沾化区下河乡郭宁冬枣示范园,满树的果实映入眼帘,青翠欲滴的冬枣宛如翡翠般点缀在枝头,散发出诱人的光泽。“我们的冬枣之所以受欢迎,有一个诀窍,就是每年3月份大棚冬枣开始冒芽的时候,施用黄豆自制有机肥,为枣树更好展叶现蕾做好准备,这样结出的冬枣又脆又甜,非常好吃。虽然成本高了,但收入也是高了。”郭宁说,“大棚内还安装了空气能制温设备,冬天的时候白天大棚内温度能达到30度,夜间稳定在10度左右,等到6月中下旬,晚上的温度能控制在17度左右,昼夜温差大了,糖度就上来了。7月中上旬,我们的冬枣就能提前抢鲜上市了。”
  高品质,是沾化冬枣产业发展30多年长盛不衰的“法宝”。沾化区委区政府坚持狠抓沾化冬枣的品质提升,全力推动沾化冬枣从产量到质量的产业转型,让30万亩沾化冬枣在全国各地105万亩冬枣中占得先机,始终引领冬枣产业发展新方向、新趋势。
  近年来,沾化区把冬枣产业绿色生态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保证稳产增产的前提下,探索绿色种植新技术,打好沾化冬枣“生态牌”,推动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
  冬枣作为鲜食水果,降低农药残留、确保食品安全非常重要。在下洼镇毛家巷一村的冬枣示范园内,病虫害防治措施多种多样,在粘虫板、诱虫器等传统物理防治手段的基础上,该示范园今年安装了声波驱虫器、虫情监测仪等先进防控设备,通过示范指导,促进病虫害防治从“见虫打药、见病喷药”向“预防病虫、精准防控”转变。
  “把常见的一些病虫害存储到智能化系统里边以后,它通过声光吸引昆虫,然后对昆虫进行自动识别,来研判昆虫的发展发生规律和发生量的大小,为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下洼镇冬枣办主任刘荣昌说。
  笔者走进沾化区冯家镇大流村冬枣示范园,映入眼帘的除了生长茂盛的枣树,还有树下长满的“杂草”,示范园负责人张亦明说:“这是在山东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探索的‘引虫下树’管理新技术,地下种植老百草、高羊茅等‘良性草’,能将枣树上的害虫吸引到草里,防治病虫害只需要在地面上喷洒农药即可,枣树上就不需要用药了。除此之外,这些草还能起到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透气性的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
  “引虫下树”管理模式,不仅实现了冬枣种植的绿色、有机、无公害,还有效提升了冬枣的品质,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枣树种植管理过程中,我们还会随时发布一些自己拍摄的短视频,消费者看到后,会提高对绿色种植新技术的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冬枣也因此更受消费者的欢迎,大家觉得我们种植的冬枣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张亦明表示。
  “沾化区将继续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持续整合特色产业资源,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新模式,大力实施‘双增双提’工程,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优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产业标准化建设,推动沾化冬枣产业生产‘三品一标’,解锁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密码。”沾化区政协副主席、区冬枣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刘登枝说。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