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诗人、作家,滨州市全民阅读推广大使王长征:
读书之乐乐无穷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纪方方

  王长征,1965年出生,博兴人。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滨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现任市阅读协会名誉主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市作家协会顾问。
  曾获上海文学奖、《中国作家》奖、首届“极光诗歌奖”、泰山文艺奖、首届“汉城国际诗歌奖”,滨州市“渤海英才”获得者,滨州市全民阅读推广大使。
  “让读者感到惊奇、玄幻、感人至深,又饶有趣味,写得太棒了!”随着最后一张书页滑过指尖,王长征向记者推荐了他正在阅读的法国女作家尤瑟纳尔的小说集《东方奇观》。“在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卡夫卡和纳博科夫之后,很少看到这样在想象力极限行走的故事。”王长征说道。
  王长征的办公室更像阅览室,桌子上摆放着一摞摞的书,有刊发他作品的期刊,有购买的中外文学著作,还有他女儿的诗集。
  从1989年,王长征在《黄河诗报》第一次发表诗歌《七月船》开始,他几十年来一直坚持阅读和写作,获得了国内外多个奖项,“诗人”“作家”……王长征的头衔很多,今年,他又被聘为滨州市全民阅读推广大使。
  今天,记者将为读者带来王长征的读书故事。
  机缘无心插柳而成的读写生涯
  为何选择文学创作,王长征的答案是“机缘”。
  “其实我是学工科的。我从小喜欢‘大盖帽’,因身高受限没法圆‘警察’梦,便考取了济南交通学校(山东交通学院前身),学的是交通监理专业,也能带‘大盖帽’嘛!”王长征笑言。
  时光回溯到1977年,12岁的王长征被老师领到兴福公社广播站,播音员播送了他写的一首诗,还夸他有灵性。这让王长征欢喜不已,一路蹦着跳着回家,逢人便夸耀:“我成诗人了!”
  “我中学时很爱读书。”王长征回忆,那时候除了小画书,其他能读的书很少。村庄的打麦场广阔又平坦,坐着或躺在那里,听读过“闲书”的老人说书,《五女兴唐传》《水浒传》……有一年在县城的姑姑驻村来到他们家,他有幸从姑姑那里读到《法家著作选》,“里面全是古文,结合着注释,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一点点啃完了。这也打下了我的文学底子,后来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等古文就很顺畅了。”
  1983年,王长征考上了大学。他的大学老师普珉传给他一本朦胧诗的手抄本,在那个年代是非常超前的。后来,他又接触到一套《西方现代派作品选》和《世界抒情诗选》,还有北岛主编的一套《国际诗坛》,这些都成了王长征的启蒙读物。
  “早期是芒克、多多和北岛给了我更多影响。尤其是芒克,现在我还能背出他的许多诗。那时我还读艾略特的诗,《荒原》能背出些许,他不单让我懂得了现代诗歌的深广以及肌理和结构,更教会了我另外一种阅读方式。”王长征以此为起点,得以阅读了更多西方现代派诗歌、小说和戏剧。
  儿时播下的种子,他日终将开花结果。1989年,王长征在《黄河诗报》第一次发表诗歌《七月船》。2014年他撰写的《习经笔记》获泰山文学奖。
  斗转星移,笔耕不辍。王长征提出了“本源写作”主张,即守住当代而回溯源头,打开身体而回到人心,打通以西方翻译语言为主的当代汉语诗歌与中国古传统的脉络,成为有根的中国诗歌。
  如今,王长征的新诗集马上就要出版了。书中用现代诗的形式书写《诗经》,共318首。从2004年写到2024年,他一边生活,一边感悟,一边经受,追求毛笔之于宣纸的俊朗飘逸,刻刀之于金石的生涩苍砺,而后成。
  阅读没阅读的写作如无源之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一个作家来说,写作离不开读书,离开阅读的写作只能是无源之水。
  王长征坚持了几十年的写作实践,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书籍,积淀了丰厚的文学功底。“我读书很杂,包括中国的古代典籍,经史子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西方的哲学、文学、诗歌等等。”王长征说,“尤其是对经典的阅读,让我获得了写作资源和灵感,使我创作了十几本原创著作。我读得还不够,需要继续。”
  文学经典好在哪里?王长征引用了刘勰《文心雕龙》所说“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他进一步解释道,经典是在时间长河中经过无数人传承留存下来,是人类智慧的宝库,历史过去了,读经典如同与古代圣贤、伟大文学家对话,你的思想智慧、审美能力、价值领略都会变得更加丰富,修养境界大幅提升,会让整个生命充盈,“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提到喜欢哪些文学作品,王长征随即背起《红楼梦》中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红楼梦》《诗经》《楚辞》都让他记忆犹新,他被里面的诗词深深感染,有一些读着读着甚至流泪。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做了很多读书笔记,有的直接记在手机上。”王长征向记者展示他手机上的读书笔记,一屏接一屏划不完。他认为,一个人的才华可以用尽,阅读也是学习的过程,为写作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和营养。
  子曰:“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在海量阅读中,王长征注重“叩其两端而竭”的方法,有的书会一点点啃,有的书也会大体翻阅,看看开头结尾,写了什么,倾向什么,目前表达状态是怎样的。“叩其两端,看到两端的价值,然后统观全局,求得问题的解决。读书既要读进去,又要跳出来。”王长征说道。
  推广阅读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
  “要是笑过了头/你就会飞到天上去/要想回到地面/你必须做一件伤心事”,王长征的书桌上放着一本特别的书《回到地面》。《回到地面》是王长征女儿朵朵的诗集,收录了180余首诗。朵朵对生活细节的精巧捕捉、对情感把握的敏锐触觉和文字表达的天赋灵性,让人读来有“惊艳”之感。你会一次次被朵朵诗中的纯真、童趣击中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唤起那些遥远的、成人世界缺失的感动。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朵朵三岁开始写诗,我们要做有心人,用童心迎接童心,而不是去束缚。”王长征说,阅读习惯要从小培养,家长对孩子要加以鼓励和引导,而不是急于纠正,这样才能保持童心,止于至善,“童心者,真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朵朵小时候在国学堂学习,能背诵《诗经》《千字文》,爱看绘本。王长征也给孩子买了北岛的《给孩子的诗》《给孩子的散文》等书籍。在他看来,3岁至12岁是记忆的黄金阶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低年龄只要背过,以后再慢慢理解、反刍,终身受益无穷。
  “阅读是一种唤醒,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情。阅读是一种浸泡,是一种浸染,营养才会自然而然吸收,而不是强行阅读、压力阅读,这样读了也没趣,也转化不成灵性和生命感受。读书是一个伴随成长的过程,培养阅读习惯至关重要,不要带着功利阅读,不要为了考试阅读,不要为了成绩阅读。随着阅历的增加、思想的成熟,书本给我们的启示还会更多。”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精髓。而阅读,正是我们走向文明之路的最迅捷、最美妙的生活。作为滨州全民阅读推广大使,王长征表示,将珍惜荣誉,全力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持久、有效、深入;倡导每位市民制定阅读计划,确保有足够的精力投入阅读中;建议建设更多公共阅读空间,为市民提供便利的阅读场所。通过阅读才能甄别复杂现象,不断靠近真理,让人眼里有光,使生命更加浩瀚、深邃、有趣味。
  “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因为热爱,读书和写作已融入他的血脉和文脉,王长征将继续在文学道路上跋山涉水。
  记者手记 胸怀热爱 不惧路远
  诗书自华,书香致远。记者采访的过程更像是听了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涉及国学、现当代文学、哲学等等。王长征引经据典,一些古诗词、名言警句脱口即出,言语爽朗,很具感染力、共情力。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的很多思想、灵感、创作都是在一种孤独而自由的状态下产生的。”王长征的这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或许很难想象,他为之付出了多少心血。
  怀揣热爱,不惧山高路远,几十年如一日,步履不曾停歇。阅读是一辈子的事,王长征推荐了影响自己的书目:《诗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红楼梦》《楚辞》《唐诗三百首》《道德的理想主义》《野草》《神曲》《浮士德》。读书与生活相伴,让读书成为日常,有你,也有我。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