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7月18日
滨州剪纸文创实力“出圈”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纪方方
文章字数:1,875




  开栏的话
  非遗工坊是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当地人群就地就业的各类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
  滨州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0项、省级52项、市级214项,其中,省级非遗工坊4家、市级非遗工坊52家。今日起,本报开设《滨州非遗“活起来”》专栏,聚焦非遗工坊,关注非遗如何走进现代生活、焕发时代风采,讲述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故事,实现非遗文化与人间烟火双向奔赴,让非遗“活起来”。
  很多人对剪纸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窗花”“喜”字上,而滨州剪纸传承人蔺飞飞,用全新视角诠释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滨州民间剪纸,一系列剪纸文创衍生品使传统剪纸焕发出新的活力,将“指尖艺术”转化为“指尖经济”。她创办的滨州守艺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滨州市首批非遗工坊。
  “小虎滨滨”剪纸文创衍生品成为销量冠军
  蔺飞飞出生于剪纸艺术之家,她的奶奶是鲁北地区民间剪纸代表人物杜秀贞。奶奶屋里满墙的剪纸和窗前的枣花飘香,让她至今难以忘怀:“小时候躺在炕头看奶奶剪纸,一刀一剪信手拈来,伴随着窗外飘来的阵阵枣香,那种感觉特别惬意。”
  蔺飞飞回忆说,奶奶起初出于安全考虑,不让她碰剪刀。她总是趁奶奶出去的时候,在纸样上剪几下,一来二去奶奶也默许了,俩人还为剪纸大象是长尾巴还是短尾巴发生过“争执”。2017年,蔺飞飞所在的市东街道北蔺居委会旧村改造,她把奶奶旧居墙上的450余幅原作剪纸无偿捐献给了市文化馆,向社会展示近年来滨州民间剪纸的挖掘、整理、收藏和传承发展成果。
  蔺飞飞后来学习了平面设计,继承了奶奶粗犷豪放的剪纸风格。她擅长剪纸、刻纸、套色剪纸,将滨州元素融入剪纸作品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创作出“十二生肖”系列、“小虎滨滨”系列等剪纸作品。其中,“小虎滨滨”剪纸文创衍生品系列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销量冠军。“作品尺寸只有15.5厘米,剪纸线条纤细处以毫米计算,极大考验剪纸人的刀工和耐心。”蔺飞飞告诉记者,“小虎滨滨”的鼻子以简化的鱼来呈现,四肢及眉毛、耳朵分别点缀了海水和祥云,体现了滨州踏浪而行的开拓进取精神。
  剪纸技艺由口口相传转变为多元化发展
  “云楼映日,有凤来仪”,在滨州地标建筑黄河楼三楼《纸上乾坤》厅,悬挂着蔺飞飞的巨幅剪纸作品《黄河楼》,这是她近年来最满意的作品。“总篇幅长5.2米,宽1.62米,当时创作时间比较紧,我通宵达旦设计了5天,每格1.5厘米,共绘制9层楼梯,用剪刀逐一精细裁剪完成。”蔺飞飞说。
  非遗的传承需要市场。蔺飞飞为此进行了大胆探索。2020年4月,她创办滨州守艺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并注册了“一昇守艺仁”商标,剪纸由单纯的面对面、口口相传,转变为多元化发展,全方位把传统技艺与现代文明融汇,纯手工剪裁与众多新兴文化业态完美融合。着眼非遗融入现代生产生活,蔺飞飞从“创意设计+现场制作+产品销售+课程联动”等多维度,把学校、社会、企业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打造文化产业运营新模式,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多年的艺术实践经验让蔺飞飞明白,要想赋予剪纸艺术更多的生命力,需要由年轻一代去传承和发展。多年来,她坚持到学校、社区讲授非遗公开课,让更多的人了解剪纸;在山西榆林首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上,她创作的兔年剪纸文创毛绒玩具大卖,增强了她传承非遗的信心;荣获齐鲁青年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并获得奖金7万元,让她尝到了传承非遗的甜头;开设课程教学,口传心授,寓教于乐,蔺飞飞致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剪纸文创衍生品每月销售额近3万元
  “我现在不仅是研究剪纸的技艺、刀法,作为滨州剪纸传承人,就得让它流通、实用,更好地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去。”蔺飞飞直言,在原先剪纸的基础上,她更侧重剪纸的文创衍生品,结合人们的衣食住行,多一些创新思维,把传统的文化符号、纹样附加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载体上,创作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
  蔺飞飞介绍,剪纸文创衍生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十二生肖”“福禄寿喜”等通款产品,二是面向企业等客户的定制款,一些大企业会把她们的产品作为走出国门的伴手礼。“现在销售稳中有进,平均每月销售额约3万元左右。”蔺飞飞说。
  “我梳理了一下,200元以下的文创产品销量走俏。我们把剪纸纹样做成小巧便携的钥匙扣、小包挂、小手伴等,在今年授田六一游园会上,3个小时就销售了价值5000多元的产品。”蔺飞飞说。
  一剪一世界,一昇守艺仁。蔺飞飞坦言,非遗传承尽管面临不少困难,但是她有信心坚守好这份事业,不断扩展传统剪纸功能,研发服装、伴手礼、纪念品等众多的剪纸衍生品,让剪纸融入现代生活,为生活服务,推动剪纸向文创产业发展,实现剪纸技艺的活态传承。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