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侯登山,我军舍身炸敌堡第一人——清河区英雄史诗之五
(时间:1943年5月29日拂晓。地点:伪军三里庄据点东围墙下。人物:侯登山和战友们。)
三里庄伪顽据点,如恶魔之手,突进垦利、广饶、博兴、蒲台四县交界处,扼我根据地咽喉。清河军区一声令下:拔除。
据点围墙:高6米,宽3米,双层夹道,密布暗堡和枪口炮口。
围墙四角和四门:各筑炮楼,配备轻重机枪,组成交叉火力。
围墙外:两道壕沟,深5米,宽3米,沟上密布铁丝网。
战斗开始,二营主攻。突击的路上,弹雨瓢泼。一次次冲锋,一次次牺牲……
临近天亮,我军面临日军增援夹击的危险。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
刹那间,爆破队队长侯登山一跃而起,抱起最后两包炸药,冲出阵地。在我军火力掩护下,他在敌人的扫射中,以“之”字形迂回,向围墙冲去。
敌人的子弹贴着侯登山的耳朵飞过,擦着他的头发飞过。卧倒。翻滚。奔跑。侯登山抱着五十斤重的炸药包前进。
他终于冲到围墙下。
前几次爆破失败,是炸药包位置放的太低。他拔出刀,在围墙上一边剜窝,一边向上攀登。围墙坚硬,挖出的浅窝,放不住硕大的炸药包。他回过头,看了战友最后一眼,把炸药包抵在自己的胸前,靠上围墙。一只手,攀住墙,另一只手,毅然拉开导火索:火花在他的胸前迸溅……
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把围墙炸开一道豁口,炸开了我军攻击的突破口,侯登山的身躯和泥土一起,弥漫了大地和天空!
燃烧的朝霞,在胜利的道路上滚动……
侯登山——我军舍身炸敌堡第一人,用生命诠释了浴血奋战的真正含义!
第十三章在渤海区
1944年1月—1950年5月。经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央军委批准,冀鲁边区、清河区合并为渤海区,景晓村任渤海区党委书记、杨国夫任八路军渤海军区司令员。渤海区,位于天津以南,胶济路以北,西枕津浦路,东北濒渤海,下辖42县、市,人口近1000万,是抗日战争后期、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的重要战略区之一。渤海区军民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作出了伟大贡献。
渤海区,一片隆起的传奇。
黄河三角洲的优秀子弟,背负使命,背负光明,在喘息的历史中穿行……
深呼吸。瘦削的胸肌。男子汉。由躬身而站立,由站立而冲锋!
大平原响起来,黄河、小清河、徒骇河、马颊河响起来,千万个村庄响起来,嘹亮的号角响起来。八年十年、一百年、三千年的苦泪,一夜间,喷涌而出。
大合并,大布局:
1944年1月,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建立中共渤海区党委、八路军渤海军区。1944年2月,渤海区党委、军区在广饶县辛集村、牛庄召开高干会议。1944年3月1日,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决定,将清河区行政公署与冀鲁边区战时行政委员会合并为渤海区行政公署。渤海区党委、行署、军区辖6个地委、专署、军分区:第一地委、专署、军分区先后辖沧县、东光、南皮、乐陵、振华(宁津)、吴桥等县。第二地委、专署、军分区先后辖齐临、德平、平禹、济阳、匡五(陵县)、德县、商惠、惠民等县和德州工委。第三地委、专署、军分区先后辖靖远、盐山、新青、商河、沾西、沾阳棣、无棣、阳信、庆云等县和海防工委。第四地委、专署、军分区先后辖垦利、利津、沾化、滨县、蒲台、沾利滨三边、蒲利滨三边等县和海上办事处。第五地委、专署、军分区先后辖博兴、广饶、广北、广博蒲三边、益寿广三边、益寿、昌潍、潍县、寿潍、潍南等县。第六地委、专署、军分区先后辖邹平、长山、齐东、高苑、青城、桓台、临淄、历城等县和张店、周村工委。
1945年9月,渤海区党委、行署、军区机关从广饶北部牛庄、北隋一带,迁入惠民市,渤海区革命斗争掀开新的历史篇章。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