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邹平讯(通讯员张学东报道)近年来,邹平市坚持以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聚焦群众关切,通过做好“加减乘除”文章深化移风易俗,着力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人民群众思想观念逐渐转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做法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 做好“加法”,强化宣传教育,增添文明新内涵
通过线下线上齐发力、榜样引领树新风,邹平市不断激发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
建强文明实践阵地。按照“理念先进、亮点突出、功能齐全、全省一流”的标准,2014年邹平县婚姻登记处被民政部授予“国家4A级婚姻登记机关”称号,实现了山东省4A级婚姻登记处零的突破。2018年12月,邹平市建成江北首个以婚庆、婚俗文化为主题的展馆——邹平婚俗文化展馆,展馆分为“曾经的婚礼”“邹平婚礼60年”“婚俗文物”“美丽新家庭”“世界各国婚俗”五大部分,系统展示了婚姻习俗的变化。2019年,邹平市在黛溪街道北关村、魏桥镇孟寺村建成村级层面新时代结婚礼堂,2023年在东升宾馆建成县级层面新时代结婚礼堂,2024年启用邹平市新时代婚俗改革实践基地和婚姻登记处喜悦婚姻登记巡回点,邹平市新时代婚俗文化实践基地户外登记处也即将启用,一处处充满爱意与浪漫气息的文明实践点正成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发挥文化浸润作用。邹平市推出移风易俗原创吕剧小戏《老牛嫁女》、原创微电影《自己挖坑自己填》、原创动画宣传片《打击恶俗婚闹》等作品。2024年5月,制作并推出戏曲微电影《我和彩礼有个误会》,作品累计线上点击10万余次,线下观影2万余人次。好生街道利用视频号“好事会发声哦”开展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政策宣传和知识普及,视频浏览量突破7000人次,接地气、有温度的移风易俗宣传,营造了抵制陈规陋习的浓厚氛围。
■ 做好“减法”,破除陈规陋习,减轻群众负担
通过狠刹大操大办之风、破除封建迷信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养。
做好建章立制。突出先试先行,2021年3月,邹平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发布《关于打击恶俗婚闹的公告》,形成了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公安、民政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联动机制。《公告》的出台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中国民政》、中国新闻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好评如潮。
注重群众自治。邹平市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在858个行政村建立红白理事会,每年对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培训不少于2次。
做好统筹协调。邹平市市场监管局定期开展“星期三查餐厅”反食品浪费行动,累计下发整改通知37份,处罚有关商户29家,有力遏制了餐饮浪费势头。黄山街道推广“公益喇叭”项目,免费提供大喇叭播放哀乐,杜绝了哭灵、低俗表演等传统丧事的陈规陋习。
■ 做好“乘法”,创新工作机制,激发乘数效应
通过移风易俗与乡村文化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合,实现乡村文明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开展志愿服务。围绕打造心安城市,2018年11月,邹平市妇联联合民政局成立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分4次招募103名具有法律素养、热心公益事业的“幸福护航”志愿者,创新实施“全周期”家庭服务模式,共为4500对新人开展婚前辅导,共为5306对申请离婚当事人进行婚姻家庭关系辅导,其中4149对取消离婚,让4000余名孩子重新在幸福和睦的家庭中健康成长。“为爱护航遇见幸福”婚姻家庭志愿服务项目先后荣获2021年度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2023年山东省“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建设美丽庭院。邹平市大力实施“美丽庭院”品质出彩行动,开展“庭院小课堂”“家风邻里会”409场次,覆盖3.4万余人次;建设美丽庭院37537户,建设率达45.93%,总量居滨州第一,实现了以每家之“小美”共绘乡村之“大美”。
鼓励多元参与。邹平市探索建立移风易俗商家联盟,鼓励社会信誉度高、热心公益事业的婚丧公司、宾馆酒店、婚纱影楼、旅游景区,为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提供优质服务和优惠支持,在全社会形成了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浓厚氛围。
■ 做好“除法”,消除不良风气,营造清朗环境
通过婚俗改革、积分制探索和惠民礼葬,让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
推进婚俗改革。邹平市在黄山街道侯家村、九户镇成家村等地累计建成农村孝善食堂95处,村内红白事由村集体承办,统一菜式、统一标准,从源头降低成本,打破面子工程,消除攀比心理,每年可为村内节省开支3万余元,婚丧嫁娶回归到文明、节俭的本质。高新街道东崔村推行红白事“大锅汤”模式,倡导以“大锅汤”替代饭店宴席,为红白事“松绑”。
探索积分管理。高新街道推行“悦礼·向阳花”文明实践积分制管理,孙镇探索建立道德银行,韩店镇杨村探索实施“党建+”积分制,台子镇以北苏村、沙窝村、长庄村、长船村为主体打造跨村联建积分制模式,实现了移风易俗、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结合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邹平市持续开展“幸福邹平邹平有囍”活动,累计举办六场“幸福联线爱在梁邹”七夕人才联谊会活动,有力培育了文明新风和淳朴乡风。
实行惠民礼葬。近年来,邹平市建成并投入使用公益性公墓128处,其中镇(街道)127处、县级1处,是滨州市完成率最高的县(市、区),为推进殡葬领域移风易俗打下坚实基础。邹平市推广普及“惠民礼葬”模式,创新实施的清明节网上追思会等做法被山东新闻联播播发推广。
通过做好“加减乘除”文章,邹平市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邹平市参与起草《全省乡村“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和“十反四倡”内容,2023年参与起草《山东省村级乡村文化振兴标准清单》,2024年参加省委宣传部座谈会并就制订全省《深化农村移风易俗持续综合整治突出问题的指导方案》参与交流。如今,文明新风在邹平深入人心,婚丧嫁娶中的大操大办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正日益成为社会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