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12日
最美微光
○苑小红
文章字数:2,089
  我还能回到少年时代吗?不能。我还能与他重逢时再叫一声老师吗?也不可能了。他去世了,在北风凛冽中,在干冷的荒野里,直直地躺倒在他的羊群中间,羊儿们不停啃着涩涩的枯草,直到晚上九点,他迟迟不归,儿子找到他,他身体僵直,手里还握着那支羊鞭。
  他就是我初中的班主任,人称“小王老师”。他是我父亲的同学,在当时也已40多岁,年龄不小了。“小王”的称呼源自他的个头矮,同事们都这样称呼他。刚刚考上初中时,第一次见到王老师,感觉他比我高不了多少。父亲用大金鹿车子带我到学校,直接把我送到王老师班里,只见他笑着迎出来,与父亲握手,寒暄着,打了包票说“孩子在我这里,你就放心吧。”
  王老师自幼家贫,11岁时才有了上学的机会,如暗夜跋涉找到了明灯、悬崖边抓住了一把青草,他一个放牛娃迈进了新学堂。因为长期营养不良,瘦小羸弱的他常常遭到同学欺负,他咬咬牙从不流泪,坚持考上了师范学校,后来成为乡镇中学任课老师,吃上了公家饭,那几个欺负他的顽劣子弟直到成年也没走出家乡小村的一亩三分地。
  初中一年级时,王老师教我们语文。上课时,他慢慢在讲台上站定,左手不停搓着右手,用同样慢慢悠悠的似乎是商量的口气让我们翻到几页几页,而他并不打开自己的教科书——他早已对各篇课文烂熟于心,包括标点符号。他慢条斯理地给我们指点几处迷津,或者让我们大声读上几遍,说他要检查背诵。只见他在讲台上从左边踱到右边,又从右边踱到左边,如此三番,我们背诵起来,声音如潮,此起彼伏,一个比一个嗓门高。后排的调皮男生有的捂嘴偷笑,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干脆猜起了拳,王老师捏起一小截粉笔头,“嗖”的一声,正中那猜拳者的胳膊,这一招惊动了那不认真背课文的诸多调皮蛋,他们于是又假模假式地摇头晃脑,故意拉长声调,“唱”起课文来。
  尤其记得王老师的作文课上,他拿一本16开的教案本,起名曰“优秀作文集锦”,抄写下同学们的优秀习作在班里传阅。我有两次作文被王老师在课堂上当作范文朗读,又被老师工整隽秀地誊写下来,我着实自豪起来,于是自己也买了粉色的塑料封皮笔记本,收集起优美的句子,偷偷写点自己的拙诗,做起文学梦来。
  不知道王老师的集锦本用了多久、保存了多久、有多少学生传阅过,我记得那本写有我的作文的本子在班里传阅,一学期下来右下角已经翻卷磨秃,失去了棱角。那时,无论教师写教案或者写什么东西,只有手抄,大约王老师一学期会用掉学校里发的一本黄皮面软皮的教案本来誊抄我们的优秀作文,这在当时算是全班“发表”了。老师的优秀作文集锦给了我许多鼓励,鼓励我在粉色日记本上写了一行又一行,写下少女时期朦朦胧胧的诗。
  “小王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还不是他的语文课,他讲地理课在当时学校里也是最厉害的。到了初二,王老师教语文的同时也捎带着教地理。初中地理最难学的是关于时区和日界线的知识。课堂上,只见王老师习惯相握的双手,左一翻右一转,翻翻转转,加上他抑扬顿挫的讲解,我们很快理解了相关知识;只要是考试有时区和日界线的题,我们班同学几乎都应对自如。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完,我约几个同学去王老师办公室,他正在批阅试卷,另外也有他不教的班级的同学来问地理问题,王老师都一一耐心解答。王老师坐在我们中间,我们围在他的身旁,直至夕阳西下,我们才一哄而散。
  不知道老师后来是否留存他的教案本、集锦本,或者一些有关教学的红笔管、粉笔头,这些时光的印记或许早已像流水之于干涸沙地的涓涓一脉,奔袭挣脱,终于被强大的干涸所吞没,不留一丝印痕。我喜欢留存记忆,有一次翻箱倒柜,找出一本自己初中的笔记本,里面幼稚的字迹已模模糊糊,夹存其中的彩色糖纸已四分五裂、牵牛花早已干枯……少年的心事已化风而去,了无影踪,但是依然记得王老师课堂上习惯性的搓手和他亲切的笑容。以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离开了,或许上高中或去上中专或回家种地。王老师头发白了,等我们到了中年,王老师也离开了我们。
  至今想起来歉疚的一件事是我上高中时,一次骑车在路上,与王老师打了一个照面,不知道是羞涩还是反应迟钝,我竟然没有与老师打招呼,更没有下车。我至今记得王老师远远望着我,那微笑的期待的眼神,他只是想要一个他曾经呵护的学生的一句问候而已,并没有其他,而我竟没有一句话,就这样各奔东西,如今想起来追悔莫及,这确实再也不能挽回了。我真想倒回那个时空,在杨柳依依的绿色里,在燕子呢喃的飞舞里,微笑着,跳下车子,跟王老师打一声招呼“老师,您好啊!”再跟他汇报一下我的学习状况。
  当我人到中年,听说王老师晚年过得并不如意,为了两个儿子辛苦一生,最后也是靠放羊度日。我问自己,我又能为王老师做些什么呢?我什么也做不了。王老师垂垂暮年时我也没能去看望他一次,或许因为我青年到中年的路途也窘况百出,逼仄多舛,或许只是因为我太懒惰太无能。
  想起王老师早已远去的瘦小的背影,余晖中的他如一棵老树,随着夕阳西下,在村头渐渐消失。那个别后又重逢、重逢而无语的瞬间成为我永远的遗憾。世人眼里的“小王老师”,我的王老师,很矮小,但是我觉得他高大。他是平凡的,他一直在我的心中,他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一直潇洒地活在我少年的时光里,是曾经照亮我少年之路并鞭策我前行的最美微光。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