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18日
《512枚铜钱》电影剧本
文章字数:1,235
  杜秀峰
  《512枚铜钱》电影剧本【故事梗概】
  在抗日战争形势最严峻时期,我八路军冀鲁边区无棣县刘家邢王村女共产党员、地下交通员李淑贞,受党组织委托保管512枚铜元党费和重要文件任务。1943年,冀鲁边区发生了邢仁甫叛变事件,日伪特活动猖獗,党组织遭受了严重破坏。为保存革命力量,上级命令李淑贞单线的上级刘振东夫妇撤离。临行前,刘振东夫妇把党的一部分重要文件和原把二、三区全体党员一年来的党费,共计512枚铜元交给李淑贞保管。她把这些文件和铜元先是藏在自己陪嫁过来的衣箱里,后转移到灶膛、炕洞,最后藏在家中的夹墙里。
  1944年春天,李淑贞患肺病多年的丈夫忽然咳血卧床不起,病情一天天加重,李淑贞四处借债,卖掉了家里仅有的一只羊,为丈夫抓药治病。这年夏天,李淑贞的丈夫撒手人寰……
  除夕之夜,大街上响起鞭炮声,村子里的富裕人家吃上了白面饺子,空气里飘着饺子的香气。李淑贞5岁的儿子盖着破棉被蜷缩在土炕一角,眼巴巴地望着母亲。李淑贞把家里仅有的一碗小米倒进锅里,给孩子熬了一碗小米红枣粥。儿子吃着香甜的小米粥,抬起头问她:“妈妈,小米粥比饺子好吃吗?”李淑贞抹了一把眼泪说:“乖,过年吃红枣小米粥好呀!粘粘(谐音年年)好呀!”儿子懂事的点点头,“嗯嗯,粘粘(年年)好!娘,过年后,咱家就年年好了!”
  李淑贞搂着懂事的孩子,背靠着藏匿铜钱的墙壁,眼泪夺眶而出……
  1945年9月,无棣全境解放。李淑贞被调到区里做妇运工作,她又把身心投入到打土豪、分田地、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中去。
  1952年冬天,李淑贞打听到了刘振东夫妇回到无棣县工作的消息,背起那袋铜元去交还党费,谁知刘振东夫妇又调往上海市工作了,这一去就是几十年。
  1958年年底,李淑贞响应为国家减轻负担的号召,自愿回到农村,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百姓。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生产责任制,李淑贞蹒跚着在责任田里劳作,尽管生活上过得非常艰苦清贫,但她从未向党和政府伸过手。面对着古董贩子多次登门高价诱惑,她始终无动于衷……
  1983年年底,刘振东夫妇从上海回家,亲自登门看望了阔别多年的李淑贞。年逾古稀的李淑贞双手哆嗦着扒开夹墙的土坯,把珍藏了40年的党费512枚铜元和一张朱德总司令签署的日文传单郑重地交给了自己的上级刘振东。看着李淑贞保存下来的文件和512枚铜元,刘振东夫妇惊呆了。他们紧紧握着老战友的手,激动的泪水再次溢满了眼眶。
  1985年,李淑贞去世,享年72岁。李淑贞老人坚守对党的承诺,用40年时光守护一个被世人遗忘的“秘密”,40年的艰难坎坷,日月盈仄写满了人生的忠诚。
  剧本创作说明:
  1、电影剧本《512枚铜钱》,根据滨州市无棣县车王镇刘家邢王村83岁刘连德老人讲述其母亲李淑贞,珍藏党费40年的真实故事改编。
  2、采访时间:2019年11月19日3、采访地点:无棣县车王镇刘家邢王村
  4、被采访人:83岁刘连德老人(抗日时期我党地下交通员李淑贞之子)5、采访人:杜秀峰
  6、文字整理:杜秀峰资料参考:1、《无棣县志》(1991年版人物篇)。
  2、曹玉奎、吴宝章撰写新闻报道《党的忠贞战士李淑贞》刊载于1984年山东《支部生活》。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