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近年来,滨州聚焦“民生品质更实”,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始终坚定不移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持以更高水平推进一系列民生举措落地落实,群众生活品质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托起民生“幸福梦”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滨州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用心用情托起民生“幸福梦”,为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增添更多幸福注解。
今年“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收到了一个特殊电话:阳信县水落坡镇长期卧病在床的姚先生通过热线表达了对阳信三慈健康管理中心的感谢。自2023年8月起,滨州开展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姚先生是第一批待遇享受人员。贴心周到的居家上门服务,赢得了失能老人的认可点赞。
2023年,滨州出台《滨州市开展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方案》,在惠民县、阳信县开展居民长期护理保险省级试点,探索开展符合滨州实际需求的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工作。截至今年6月底,两个县区已有3233名失能群众享受到政策红利,累计享受上门护理服务61700余次,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
提升民生品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后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幸福,纾民困、解民忧,助推民生保障扎实有力、更为普惠——
滨州持续推动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增进群众健康福祉。今年以来,滨州开展“医保织密网”活动,确保基本医保覆盖率达到96%以上。稳定医疗保障待遇水平,职工、居民医保住院报销分别保持80%以上和65%以上。推进“集采降价惠民”行动,确保药品集采品种500种以上,医用耗材集采品种25类以上。滨州“医惠保”成为帮助重特大疾病患者勇渡难关的强力支撑,近13000人受益,实现了“小项目大民生”的初衷。
滨州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不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扎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今年以来,就业新增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4.27万人,位居全省并列第一;3万青年人才来滨就业,新增技能人才2万人;开展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城乡公益岗上岗3.4万人,计划完成率全省第一。建成社区微工厂100多处,解决5000余名群众的就业问题。
滨州持续提升低保水平,让困难群众感受到社会关切。9类17.7万困难群众保障标准再度提标,全额资助7.4万余名低保、孤困儿童参加“医惠保”;为4700余名特困、低保失能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1.2万名分散特困人员提供第三方照护服务。在此基础上,滨州大力开展慈善救助,共募集款物1.9亿元,开展救助项目136个,受助群体105万人次。实施“一米阳光”12个项目共募集6899万元,惠及群众30余万人次。
保障和改善民生,关乎国家的大发展,更事关群众的“小幸福”。滨州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坚决守牢兜住民生保障底线,用心用情用力打造温暖品牌,以实实在在的举措让民生保障变得更有温度、更富温情、更加温馨。
全面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市民“幸福值”
2023年底,全国地级市民生发展百强城市榜单公布,滨州荣登榜单,位列全国第42位。这是对滨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和“民生优先”的鲜明诠释,标志着滨州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幼有善育”关乎万家幸福,更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滨州聚焦“放心托育,方便可及”的群众诉求,积极探索,初步形成社区办托、单位办托、幼儿园办托、家庭托育点等多元供给模式——
全市已建成家庭托育点7处,逐步实现群众在“家门口”“楼底下”轻松获得便利托育服务;全市共有9家用人单位开办托育服务机构,让职工“上班带娃两不误”;同时,探索在滨城区、博兴县开展社区托育试点,把社区闲置空间改建为托育场所,就近就便为百姓提供更普惠、更安稳、更放心的带娃服务,加快构建“15分钟托育服务圈”。(下转第二版)
近年来,滨州聚焦“民生品质更实”,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坚持以更高水平推进一系列民生举措落地落实。群众生活品质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图为市民在广场休闲游玩,孩童嬉戏,白鸽飞舞,呈现出一幅温馨的民生画卷。 (郭斌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