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隆卫报道)10月8日,记者在“走在前、挑大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全面提升科创品质专场获悉,我市多途径探索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方式,积极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改革。2024年,我市7所高水平中职学校及其联办高职院校的66个专业点获准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每百万人口学校数量、专业点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本年度招生录取2700余人,精准破解县域人才流失“多”、中职学历层次“低”、专业产业衔接“弱”、学生实践力“差”等问题,着力培养更多“留在本地、建设家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加速职业院校专业群布局。2024年以来,我市在23个中职和高职院校,增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31个专业,将职业院校学科专业与产业匹配度提升到了80%。如,滨州职业学院迅速响应我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向“千亿”晋级,实现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数量由“五”向“六”的跨越目标,2024年新设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计划招生90人,为我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鲁中中等专业学校联合37家涉铝企业,与邹平铝深加工产业园牵头成立“滨州市铝业产教联合体”,与行业头部企业共建涉铝制造实训中心9个,面向人工智能技术、数控加工等10个专业开发涉铝生产性实训项目30余项,成为铝深加工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创新引擎。
打造产学研协同发展平台。2024年以来,我市获批黄河三角洲生物经济产教联合体、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铝业产教联合体2个省级产教联合体,和智慧住居与产业互联网、化工安全与应急管理2个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省、市级产教联合体共同体总数分别达到5个、11个;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校以及海尔集团、京博控股等企业紧密合作,培养了一大批科技、教育、产业贯通型人才,为“双型”城市建设注入科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