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旭李建亮通讯员周兆龙王龙
由“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是我国“双碳”战略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前置性制度变革。我市一家大豆精深加工企业,改变传统能耗方式,抓住“碳排放”这个牛鼻子全流程推进节能降碳,探索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减碳增效。
在位于博兴的香驰控股有限公司,总投资3.2亿元、年产3万吨生物醇法浓缩蛋白及新产品开发应用项目完成主体施工和设备安装,预计今年11月建成投产后,年可增收4.87亿元。项目经理张波介绍,大豆原料通过酒精浸泡醇洗,分解出蛋白中的糖分,再用双螺杆挤压机脱溶产出大豆浓缩蛋白,同时,干燥工段采用多效蒸发设备,实施连续循环,每吨产品热能消耗由原来1.2吨标煤降低到0.2吨。
这一项目改变了传统工艺消耗大量煤电、水等资源的弊端,综合能耗仅为普通蛋白产品的30%。从降低能耗转向降低碳排放,企业还寻求使用更多绿色电能。为此,公司经过国内多方考察、综合考量,投资2000多万元购买了3台国外先进高效内燃成套发电机组,每立方米沼气可发电2.4度,较国产机组效率提升25%。每天处理2万立方米沼气发电4.8万度,这些“绿电”全部自产自用。
大豆精深加工生产蛋白过程中,有机废水每天可产生大量沼气,用工业燃烧工艺处置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企业积极尝试用沼气新能源发电,实现自产自用,部分沼气还可生产出生物质燃气。香驰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景坡告诉记者,公司组建了由13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能源部,推进建成了沼气精制生物质燃气项目,年可生产生物质燃气1000万立方米,替代折合标煤7507吨,新增企业效益1000多万元。
为探索低碳排放有效路径,近10年来,香驰控股有限公司投入绿色减碳项目资金达5.63亿元。根据规划,未来5年,企业将每年降低碳排放3%。企业推进绿色减碳项目举措,得到了发改、农业农村等部门大力支持,从政策、资金等多个要素环节给予切实保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三级调研员马洪良介绍,我们积极向上争取各类中央预算内资金3000余万元,其中沼气深度利用项目资金440万元,全力支持滨州大豆产业从育种到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各环节领域高质量发展。
香驰控股有限公司探索实施的工艺流程减碳、能源替代降碳等一揽子举措,达到了欧洲市场对产品碳排放指标要求,其产品成功打入德国、意大利等17个国家市场。目前,该公司已构建形成原料、副产品、水、能源、废弃物五大循环系统,实现了对每一粒大豆的“吃干榨净”,企业产品“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去年,公司参与碳排放市场交易,出售碳排放配额27.5万吨,获益2000多万元,绿色低碳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好处。”公司董事、总裁刘兆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