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部门职能履行创新案例巡礼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
机构编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对核心职能履行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展现滨州市市县两级职能部门聚焦主责主业、攻坚“三大战役”、建设品质滨州的成果成效和实践经验,自今年6月份以来,滨州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部门职能履行创新案例评选”活动,共有市县两级128个部门申报案例,经联合初审、意见反馈、案例预演等程序,90个部门申报的案例进入现场评审环节。9月13日-14日,召开创新案例现场评审会,经专家评审,共有10个部门获得一等奖,19个部门获得二等奖,29个部门获得三等奖。这些案例充分展现了各职能部门围绕核心、服务大局,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精神风貌。今日起《滨州日报》将陆续刊发部分优秀案例,以期进一步激发各部门互学互促、比学赶超的工作活力,更好服务保障品质滨州建设。
本报记者李伟伟
近年来,滨州市牢固树立“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理念,聚焦助力企业发展,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企业高层次人才落实事业编制制度,为重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落实事业编制,以编制资源带动人才资源向企业集聚,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滨州是民营经济大市,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9成,拥有营收过百亿元企业23家、过50亿元企业45家、过10亿元企业162家,6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9家企业上榜山东民营企业100强。但长期以来,高层次人才引进难、流失率高的问题一直是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的难题。
为破解这一瓶颈,滨州市创新探索《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落实事业编制管理实施办法》,通过编制资源吸引并稳定高层次人才,带动人才资源向企业集聚,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为26家企业的109名高层次人才落实事业编制,相关工作获省委高度肯定。
用活编制资源,解决“哪里来”的问题。滨州建立积极灵活的备案制人员编制管理制度,依托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渤海高等研究院等单位,搭建企业高层次人才落实事业编制平台。首批为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核定600个人员控制总量事业编制。同时,明确8类人才可申请,并实行企业配额举荐制,明确用人主体。
严格规范管理,解决“怎么用”的问题。实行人才分类落实机制,人才经企业认定后,由企业向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提出申请,对已具有事业人员身份的直接办理调配、入编手续;对不具有事业人员身份的,经高层次人才评议委员会评议合格后入编,并由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与人才、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同时,进一步优化保障服务,高层次人才社会保险、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按事业单位人员标准执行。
畅通流动渠道,解决“流得动”的问题。高层次人才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后,仍在市内企业工作的,由新企业代替原企业重新签订三方协议。未落实新用人单位的,事业单位人员身份延续保留2年。人才在滨州工作满3年后,调离滨州可按事业单位人员办理相关手续。2020年以来,到滨州工作的大学生达到5.5万人、高端专家超过600人,实现了由人才“净流出”到“净流入”的结构性转变。
该项政策既为人才提供了干事创业舞台,又满足了他们对工作稳定性的心理需求,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比如,落实事业编制的中裕小麦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通通,带领团队在全国率先研发出高品质小麦膳食纤维,取得显著效益。编制保障增强了企业引才留才能力,降低了人才流失率,促进了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如愉悦家纺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成功研发出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复合膜材料、大口径编织型人造血管等,推动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滨州建立企业高层次人才落实事业编制制度,树立了重视人才、重视企业的导向,同时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72%,连续3年全省第一;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65%,连续2年全省第一,影响力和竞争力得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