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淑霞 通讯员汪宪帅报道)“改造后的厕所干净又得劲,而且满了有人抽、坏了有人修,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在邹平市好生街道东代村,60多岁的李大爷开心地说。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近年来,邹平市住建局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高站位、高标准完善农厕“改造+提升+服务”体系,让群众如厕更“讲究”。
农村旱厕改造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面广量大,工作复杂。为解决“万事开头难”问题,邹平市组建农村改厕工作指挥部,发动各村党员户带头改造,组织村民直观体验,引导农户自愿参与,并不断总结改造经验,继而实施以村为节点、以镇为单元的网格化推进行动。邹平市完成779个村共计95766户旱厕改造工作,顺利通过省级无害化厕所全覆盖认定。改造完成后,利用逐户验收工作契机开展入户走访调研,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并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从迟疑不决到普遍支持,群众对厕改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9.95%。
为进一步巩固厕改成果,邹平市坚持“不花老百姓一分钱”原则,拿出近1亿元地方财政资金,以户均1000元的高标准开展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工作,通过“试点带动”,做到规范化、可推广,实现了农村无害化户厕从有到好的转变。
本着群众基础好、改厕覆盖率高的原则,邹平市确定40个试点村,选取2个试点村作为“示范村”重点打造,再在“示范村”确定2-3户“示范户”。改造完成后,村内进行宣传,组织群众观摩,直观感受升级效果,实现了“要我改”向“我要改”的转变。试点改造后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做到“花小钱、办大事”。在此基础上,实施规范提升,明确以厕具、厕屋为两条“流线”,分别制定三个“档次”,让群众清楚“提升什么”“提升到什么程度”,因情施策并建立“一户一档”。审计单位全过程跟踪审计,总台账由一户一档汇总形成,实现台账、现场与一户一档“三统一”,为后续资金拨付提供有力支撑。
在坚持政府主导、尊重民意、因地制宜的基础上,邹平市建立了农村改厕后续管护“123+N”服务体系,整县制建立“1”个管护平台,引入平台管理、运营管理“2”个社会化服务机构,落实政府、平台、镇街“3”方监管,探索建立“N”种资源化利用途径,使改造后的95766户农村厕所粪污抽取、厕具维修实现全县统一管理。
其中,平台管理第三方主要负责管护平台运维、服务器运维、农户需求反馈、动态监管、终端APP运维等服务,实现了户厕报抽、报修工作的实时监测。以平台管理、运营管理两个第三方机构为抓手,整县制统筹推进邹平市近9.6万改厕户、141处农村公厕日常粪液抽运、维修服务以及粪渣粪液清运和资源化利用。此外,印发《邹平市农村改厕整县制后续管护运行机制》,明确了指挥部、镇街、第三方机构职责,理顺了工作流程。今年1月1日,邹平市整县制后续管护工作正式运行,真正实现“满了有人抽、坏了有人修、抽了有效用”的闭环管理。
邹平市坚持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总结,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聚焦农村厕所冬季使用问题,对厕屋无顶的农户加装采光性能好的透明采光板,既保证了厕屋的密闭性、采光性,又起到了“大棚升温”的效果。同时创新“暖瓶式”防冻技术,利用高强度保温材料为储水桶“量体裁衣”,进行整体包裹防冻,留有“瓶塞”式加水口,结合“大容积储水桶+按键式冲厕器”方式,有效解决农厕不能全年正常使用的难题,为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农厕防冻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