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01日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乡村振兴“硕果累累”
我市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19个
本报记者董珊通讯员许志虹王青林张松
文章字数:1,180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我市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一个个特色鲜明的致富主导产业“多点开花”,形成了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畦西芹绿,十里飘菜香。近日,阳信县商店镇万亩芹菜喜获丰收,一垄垄新绿映入眼帘,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村民忙着收割、分拣、装车,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商店镇芹菜种植大户王景安介绍,“我今年种了300多亩芹菜,市场价格挺好,一亩地去掉成本能有七八千块钱的利润。”
  当地发展芹菜种植的条件得天独厚,并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的新技术,产出的芹菜品相好,市场认可度高,深受外地客户青睐。临沂客商李彬告诉记者:“这里种的芹菜品质较高,我们将收购的芹菜发往广州、深圳、佛山等市场。”
  特色种植不仅鼓了种植户的“钱袋子”,还吸纳了附近3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眼下,无棣县小泊头镇的百亩红薯试验田也迎来收获季。小泊头镇种植户孙洪胜介绍:“红薯品种表现最好的是‘美秀’,这是这几年引进的品种,通过筛选,选出的一个比较适合无棣小泊头镇种植的红薯品种。”
  在村民孙洪胜的红薯试验田里,今年种植了从国外引进的红薯新品种,第一次试种就获得了市场的关注和消费者的喜爱。心思薯(山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梁金伟告诉记者:“现在红薯正常市场收购价在每公斤1.5元到2元左右,一亩红薯收入大约为1万元,去掉成本,净利润能到4000元至5000元。为了让农民增产增收,公司计划扩种到1000亩,让农民全部参与进来,增加效益,提振乡村振兴。”
  在沾化,当地通过采取“公司+农户+电商”的方式,大力发展渔具箱包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公司离着我家很近,工作时间灵活,也很方便,我几步路就到了。既可以工作挣钱,又不耽误照顾家里和孩子,工作也比较简单,操作好上手,这种工作机会对我来说简直太好了。”沾化区富国街道龙江工贸有限公司职工付文秀说。
  围绕箱包、渔具等制造与销售,当地形成了年加工高档渔具包100万件的能力,年出口额达到3000余万元,带动120名村民就业。沾化区富国街道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子明说:“服装、箱包制作准入门槛低、包容度高、灵活性强,老年人、年轻人都能干。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不耽误照顾家里,还多了一份收入。”
  当地发挥在外务工创业人员多的优势,吸引各领域人才回归、资本回归、项目回归,推动“北雁南飞”的打工经济向“群凤还巢”的回归经济转变,走出了一条“以资源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的村民共富新路子。沾化区富国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王春福表示:“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实实在在的新举措,让辖区内居民增加收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市积极发展畜牧、果业、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全市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19个,国家级示范村镇15个。我市依托农业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促进群众稳定增收。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