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伟伟 通讯员孙涛李娜报道)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统筹运用日常监管、综合执法、监督抽检等多种手段,探索构建起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监管高效的食品安全“抽检+监管+执法”联动机制,有效解决了不合格食用农产品尤其是畜禽产品核查处置溯源难、取证难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治理效能。
下好执法“先手棋”。按照“抽检+专项执法”模式,综合执法机构提前介入抽样过程,同步跟进制作现场检查笔录,第一时间锁定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记录、供货商资质及销售票据、检验检疫证明等相关溯源凭证,为后续不合格核查处置提供准确依据。
建好抽检“前哨站”。发挥监督抽检“哨兵”作用,根据专项抽检数据,认真分析整理食品安全抽检发现的风险信息,精准组织开展风险研判,及时通报区域性、苗头性风险问题。专项监督抽检中,要求承检机构快送快检,检出不合格产品的当天,及时报送送检单位,送检单位第一时间组织核查处置。
用好监管“防火墙”。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各个监管条线及时向抽检和综合执法机构通报日常监管和风险隐患排查的信息。对舆情易发、多发领域以及学校食堂、集中供餐单位、农批市场等重点环节和重点业态,由相关监管机构提出有针对性抽检需求。对抽检问题集中的领域或品种,强化靶向治理,落实精准监管,推动监管与抽检、执法的良性循环、综合发力。
市市场监管局“抽检+监管+执法”联动机制环环相扣、闭环运行,实现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更加科学,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持续提升。2022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累计开展各类监督抽检57154批次,问题发现率3.84%,不合格食品依法核查处置率保持100%;先后开展“铁拳执法·食安滨州”、肉及肉制品执法检查、食用农产品“百日攻坚”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132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