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07日
军旅作家黎汝清
侯玉杰
文章字数:3,334
  黎汝清(1928年-2015年),1928年2月出生于博兴县庞家镇八甲村一个较为富裕的农民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木匠,7岁时入私塾读书。11岁时,日寇践踏博兴,黎汝清被迫辍学,参加了儿童团等抗日先锋组织。他平时除参加儿童团、青年抗日先锋队的活动外,白天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晚上在农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当小先生。少年时代,黎汝清阅读了大量的农村中广为流传的通俗小说,不但提高了自己的文化水平,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1944年7月,黎汝清考入抗日民主政府创办的耀南中学,学习3个月毕业,被分配到渤海行政公署生活股做会计工作。从此,他离开家乡参加革命。因为黎汝清有文化,年龄小,又被调到渤海行署油印室担任缮写员。1945年11月,转入渤海军区后勤部担任缮写员并参加报纸编辑工作,担任见习编辑干事。他参加过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上海解放后,在上海警备区任宣传股副股长、华东公安部队医院分院副政委、党委秘书、教导员、15师直工科副科长等。1958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建军三十周年征文组,开始专业从事文学创作。1962年改为南京军区创作室,他成为职业作家。2015年2月在南京病逝,享年88岁。
  黎汝清是著名的军旅作家,小说《海岛女民兵》被拍成电影,轰动全国。他的《皖南事变》《湘江之战》《碧血黄沙》,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3次重大事件,被称为“三大悲剧”,反响巨大。他一生发表作品超过1000万字。黎汝清诗歌、散文俱佳,短篇、中篇、长篇小说都获得好评。
  一、黎汝清的作品
  黎汝清的文学创作开始于楚辞研究。1954年春,他偶然读到了由文怀沙著、棠棣出版社出版的《屈原九章今译》,虽然仅有小学文化水平,但凭着战场经历和军人不畏权威的精神,他对其中的许多翻译提出异议,并给出自己的意见。他把稿子寄给报社却石沉大海,他不服输,找到《文艺月报》编辑部,得到了肯定,其《读��屈原九章今译��》先在《文艺月报》1954年第六期发表,再收入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楚辞研究论文集》中。该文的创作,展现了黎汝清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格。
  黎汝清是以诗歌创作登上文坛的。1954年5月,他在《解放日报》发表《朝霞从东方升起》;1958年5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歌集《战斗集》;1959年4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诗歌集《在祖国的土地上》,他是著作者之一;1962年7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诗歌集《青凤岩》;1973年9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诗歌集《战马奔驰》。至于他零散发表的诗歌、散文诗、歌词作品等,已不可胜记。
  黎汝清是以儿童文学闻名的。1958年7月,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儿童故事集《双报喜》,同时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说《将军和通讯兵》。1959年4月,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说《三号瞭望哨》。1961年1月,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中篇小说《我守卫在桃花河畔》。1980年5月,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说集《秘密联络站》。同样,黎汝清零星发表的儿童歌曲和短篇、中篇小说亦不可胜记。
  黎汝清是以小说奠定历史地位的。1966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中篇小说《海岛女民兵》,一时轰动全国,“南京到北京,海岛女民兵!”该小说被拍成电影、制作成连环画等,他作词的主题曲《渔家姑娘在海边》成为经典。1976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万山红遍》。1979年10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叶秋红》。此后,陆续出版的著名长篇有《冬蕾》《雨雪霏霏》《芳茗园之夜》《皖南事变》等。
  二、黎汝清的创作思想
  黎汝清把自己的创作生涯分成两个部分,前30年的生活和工作是“自然生活”,后50多年从事专业写作是“间接生活”。前者是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生活,后者是以客人的身份观察生活、采访生活、体验生活、深入生活。自然生活是创作的基础,间接生活是创作的灵魂。为了写《海岛女民兵》,黎汝清到海岛上代职连副指导员3个月,虽然是客人,但他以主人的心态去工作。他认为,长期的自然生活积累,对创作极为有利。“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是典型的“逍遥派”和“观潮派”,他利用写《蔡永祥》《红色小号手》《万山红遍》的机会,三上井冈山、二进中央苏区、四进大别山体验生活。
  黎汝清提倡“文学、历史、哲学,三位一体,密不可分。”他以哲学家的眼光看待历史,写作历史。他说:“一个历史事件‘从暂时看是不对的,从长远看又是对的;从小处看是不对的,从大处看又是对的;从战役看是得胜的,从战略上看又是失败的。’”他说:“不道义的行为可能引出符合道义的后果,根据利弊互见、善恶共存的样式就能进入深层次的哲学思辨。”他说:“所谓善恶、所谓是非、所谓客观立场,都在我面前展现出扑朔迷离摇曳多姿变幻无定的色彩,任凭我从容审视。”他主张百分之九十五的历史真实的创作思想,他把自己的文学作品当成历史来写,为了写好《皖南事变》,他甚至写出了皖南事变的大事记。他对每天的战事进展情况了如指掌,对中共中央与新四军的来往电报认真推敲,对每个史实详细研究,他说:“一旦存疑,我必探求”。他通过小说,讲述了那段难以逾越的历史事件,揭开了尘封的历史。
  黎汝清说:“历史,是迷人的大海,它惊涛骇浪波诡云谲,含蕴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时时处处都表现着人生的得失、利弊、是非、善恶的辩证关系。研究历史可以温故知新,探求历史之奥秘,可以发人深省,供人玩味,启迪人生。审视历史,有着特殊的审美价值。问题是需要研究者的真知灼见和独到的哲理感悟,去展示出奇妙的社会景观!”
  黎汝清是“撰著历史大悲剧的大手笔”。他写悲剧,揭开了伤疤,由此引发争议,甚至他本人也遭到人身攻击,而他自己,有更深的哲学思考。他说:“我自幼从军,自然主要是写军事题材,除了《海岛女民兵》和《冬蕾》两部小说是写当时的现实生活外,其他十几部长篇小说都是写革命战争历史。革命历史题材有很大难处,许多事情隐在云里雾里,而且有很多禁区,它需要有一种探求的精神,一种向历史真实开掘的精神。我鼓足勇气写了《皖南事变》《湘江之战》《碧血黄沙》我军历史上的三大悲剧,触动了很多人,揭示了很多事,有人说我迈进了‘三大雷区’,告黑状的人不少。其实,许多历史随着时代的推移还要重写。因为‘真理’是有阶段性的,并且要看所谓‘真理’的解释权在谁手里。就像当年‘人民公社就是好’,说一句‘人民公社办早了’就不得了,后来还是无法办下去。所以写历史需要史识、史胆、史笔。直面人生,直面现实,直面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也需要一副铮铮铁骨。历史需要沉淀之后才容易澄清,认为写悲剧就是抹黑,这是一种误解,悲剧事件,本身就是一部壮美的史诗;失败,并不影响其伟大!巴黎公社只存在了几十天,但它仍然是伟大的!”
  黎汝清是个有使命感的人。他主张“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主张文学“要写真实,但又不仅仅是自然主义的生活真实的再现,不仅仅是告诉人们生活就是这样,还要应该告诉人们生活应该怎样。”
  三、黎汝清的个性
  黎汝清是一个特立独行、个性鲜明的人,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这对经历战火洗礼的战士来说,是个另类;他不会打扮,不好吃喝,更不爱交友。作为作家,他“面对文学,背对文坛”,主动走自己的“独木桥”,他谢绝一切世俗应酬,把法定的休假颠倒为“假休”,闭关写作。黎汝清的人生格言是:“崇尚前贤维勤俭,鄙弃流俗戒奢华”,他没有时间去孤独,更来不及寂寞和空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埋头读书,提笔写作,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黎汝清是一个行动果断、判断准确的人,是一个勤奋的人。战争年代的熏陶,他养成了倚马可待的写作技能。他担任党委秘书时,会议结束,他的简报也写好了,领导签字就印发。他有“听一个故事,就可以写一部小说”的才情。自1958年起,他几乎每年都出版一部著作。《皖南事变》的提纲就20多万字,交到出版社的初稿用稿纸正正规规抄写,2000多页,80余万字,其书稿本身就是他勤奋的最有力的证据。
  黎汝清是一个重乡情的人。他说:“故乡,是我的生活的沃土,是我生命的根。”
  黎汝清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南京大学特聘教授。他获奖无数,荣誉无数,但他淡泊名利。他说:“不觉得自己会名留青史,也并不认为名留青史很重要,最重要的是活过一生,就无愧一生。”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史研究院(滨州市地方史志研究院)原文采自《滨州百名历史人物》,略有修改。该篇《滨州百名历史人物》原文没有,属于此次新修订的。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