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5日
“和善无棣,心安家园”
无棣探索构建“心安城市”,以“心安”护航高质量发展
文章字数:1,374
  本报记者张卫建通讯员张建高立刚巴秀剑
  2023年,滨州提出打造全国首个“心安城市”,并出台了我国第一部社会心理服务地方性法规。今年4月15日,全市“心安城市”建设推进会议召开,吹响滨州“心安城市”建设号角。
  建设“心安城市”为了什么?
  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群众真正享受发展成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如何建设“心安城市”?
  坚持党建统领,聚焦“安身、安业、安居、安康、安心”五大工程;聚焦“心安细胞”;聚焦群众需求、社会关注;聚焦15项提升行动40项重点任务。
  这两个问题,无棣县用实践给出答案。
  “棣安家园”,让社会无忧、让稳定无忧
  10月28日下午,一首高亢嘹亮的《最亲的人》从位于无棣县棣丰街道的“棣安家园”一处阳光房内传出。演唱者是一名青年男子,他精神饱满,唱得字正腔圆,唱完一曲后,开心地向拍手叫好的观众表示感谢。
  阳光房内明亮温暖,这里有数十人,他们或安静地坐着,或在聊着什么,有的围坐在一张工作台前专心地制作手工艺品。
  有谁能想到,他们都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通过治疗、康复和培训,他们中很多人重塑自我,找回了人生价值。包括刚才那个唱歌的青年人,现在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原来的他有严重的暴力倾向,多次伤到家人。”“棣安家园”负责人鞠培青说。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程长、易复发,对自身、家庭、社会的潜在危害大。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有的是“管不了”,有的是“管不起”,很多家庭因此陷入困境。
  “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防止发生肇事肇祸行为,既是服务百姓民生的实际需要,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无棣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王博说。
  为破解救治照护难题,2022年,无棣县投资建成全市首个精神障碍患者托养康复服务中心“棣安家园”,设立集心理咨询、专项诊疗、康复训练、日间照料、辅助就业等于一体的功能用房,以全托、半托、居家等形式,按需为精神障碍人员进行专业系统治疗、精准康复训练、人文教育关怀、靶向技能培训,助推社会融入,形成“医、康、教、技、融”救助新模式。
  “对经过治疗后康复效果好的患者,我们因人而异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组织他们参与果蔬种植、手工活、面点制作、渔网编织等就业技能培训,通过辅助性就业劳动帮助他们重拾自信。”鞠培青说。
  依托医疗机构和评残数据,无棣县还自主研发精神障碍康复智慧数据平台,推动居家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与平台直接对接,对服务机构及人员实现“网上监管”,服务过程通过手机全流程“打卡”,监管部门随时提取服务信息,实现动态管理和预警监测。
  付出之心,如烛照暗;回报之光,随之而至。该中心成立以来,无棣全县未发生一起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件,真正实现了“排查摸底无遗漏,救治救助全覆盖,服务管控全方位,肇事肇祸零发生”。
  今年7月,全国残疾人福利工作培训班学员在“棣安家园”现场观摩,国家部委、省市领导均对无棣县的这一创新做法给予高度肯定。
  “五安”工程,合力共筑“心安家园”
  10月24日、25日两天,5名未成年人先后来到无棣县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无棣县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刘富发细致分析了他们存在的问题,并耐心进行咨询服务和心理干预。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出现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并且呈年轻化趋势。我曾接待过一名只有5岁的咨询者,这个孩子有厌世情绪。”刘富发说。
  (下转第三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