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迪通讯员孙宝柱报道)近日,《中国安全生产》杂志发文推介滨州市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中关于铝加工(深井铸造)行业安全监管的经验做法。文章指出,为推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走深走实,滨州市应急管理局狠抓工贸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切实加强铝加工(深井铸造)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持续强化科技支撑,有效提升风险管控水平和隐患排查整改质量,着力推动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全市工贸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具体内容如下。
科技支撑,推动设备改造和数据接入
为推动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滨州市在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建设应用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企业关键安全数据实时监测预警、安全风险动态预警,提高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形成“线上”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线下”精准监管执法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据悉,滨州市作为全国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试点市,积极破解工作推进过程中各种难题,紧密结合安全科技支撑和工程治理行动,加快推动设备改造和数据接入,安排专人盯靠,实行周调度,积极引导企业按要求开展试点建设,协调技术支撑单位逐企进行帮扶指导,对已改造完成的企业及时调试各项感知与监控数据,确保数据传输准确、及时、可靠。截至目前,24家企业接入系统并有效运行,共接入浇铸炉189台、铸造井68口、动态感知数据178路、视频监控35路,感知与监控数据按要求汇集到省厅平台,3家企业设备改造中。
风险管控,强化监测预警系统应用
滨州市应急管理局积极推广运用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企业关键安全数据实时监测报警、安全风险动态预警、智能研判和及时处置。
使用监测预警系统,方便了企业管理人员对作业现场进行全过程监督和远程可视化管理。该系统能自动捕捉现场作业人员的违规行为和危险动作,自动报警、及时提醒、及时处置、消除隐患,能够倒逼从业人员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同时,有利于推动监管部门建立健全“线上智能巡检+线下精准核查”管理机制,提高监管效能、降低监管成本、实现精准执法,为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和监管可视化、无感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系统智能化分析,能够实现风险隐患防控由企业的“单兵作战”到员工、企业、监管部门的“集成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便于及时掌握风险动态、风险区域、隐患种类、隐患排查整治等情况,有效解决风险化解迟滞、隐患排查反复等问题,进一步提升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能力,大幅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概率。
精准服务,诊断式检查与指导帮扶并重
滨州市应急管理局对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采取专家技术指导服务和诊断式检查,确保企业做到隐患会查、隐患会改,进一步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压紧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024年8月8日至16日,滨州市共派出专家9名,赴邹平市、惠民县、阳信县等5个县市区,对27家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开展全覆盖专家指导服务,帮助查找问题602条,其中重大事故隐患8个,助力风险管控水平整体提升。
滨州市应急管理局对全市非煤矿山和工贸50家重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诊断服务,其中对7家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进行诊断,并形成“一企一册”诊断服务报告,深入剖析隐患产生根源,共发现问题隐患49项,其中重大事故隐患4个。
除此之外,滨州市应急管理局还开展日常督导检查,重点检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现场作业管理、系统运行等情况,指导企业落实整改,共检查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14家,查改问题隐患77条。
现场观摩,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滨州市应急管理局为从根本上提高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抓住关键少数,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强化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针对工矿商贸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总监定期进行培训,在“滨州应急管理”开设“企业主要负责人谈安全生产”专题,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强化顶层设计,滨州市建成实训基地15处,满足职工实景化、全流程实训需求;建成实训室276处,实现特种作业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实操培训常态化、全覆盖;建成综合考试场所6处,最大限度满足“三类人员”就地考试需求。
滨州市应急管理局持续推动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向事前预防数字化转型,探索实行“线上智能巡检+线下精准核查”的管理机制,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作典型发言,为全国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通过严格执法、精准帮扶、强化培训等方式,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提升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风险管控水平,促进工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