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向春通讯员 王斐 报道)青少年科普工作宛如基石,为科技创新的巍峨大厦筑牢根基;更如明灯,照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前行道路。近年来,滨州市科协将科普大篷车作为有力武器,在青少年科普领域精耕细作,全方位、多维度地为全市青少年,尤其是偏远地区青少年,开启了一扇扇通往科学殿堂的大门,助力他们在科学的浩瀚星空中追逐梦想。
多彩活动,拓宽青少年科普视野
滨州市科协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各类科普活动,编织起一张覆盖广泛的科普网络。2024年,科普大篷车足迹遍布全市每一个县市区,累计巡展45场次,行程4000公里,受众30000余人,为青少年打开了领略科技魅力的窗户。
在全市大型宣传活动的舞台上,总有科普大篷车活跃的身影。无论是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还是各学校自主举办的科技周、科技节、科普日等科普活动,科普大篷车都优先参与,全力为未成年人科普教育助力。在滨州刘徽数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弘扬科学家精神报告会、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山东赛区)、山东省“数字新跨越”等活动中,科普大篷车带去的精彩科技展示激发了青少年探索未知的热情。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其间,科普大篷车深入惠民孙武街道中学、阳信洋湖中学、邹平渤海实验学校等校园,通过展示琳琅满目的科技展品,让学生们亲身感受科学的神奇与魅力,从而培养他们“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有力地推动了全体学生科学素养提升。
乡村地区的青少年更是科普大篷车重点关注的对象。科普大篷车深入无棣碣石山古家庄村、柳堡镇常家村等乡村,为当地留守儿童精心烹制“科学盛宴”,并贴心地送上《身边的科学》等科普书籍,使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在乡村落地生根。
创新资源,打造优质科普新生态
为弥补滨州市科普资源短板,打破城乡科普资源不均衡的桎梏,滨州市科协以科普大篷车为依托,构建起一个移动科普资源新平台,从硬件与软件两个维度持续发力,为青少年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科普体验。
在硬件设施方面,科普大篷车犹如一座移动的科技宝库,在原有基础上,2024年新增12件展品,目前共有涵盖机械、力学、电磁、声光、生命基础科学、前沿科技、虚拟科技等多个领域的28件流动展品。为确保这些硬件设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市科协精心安排,加强日常维护工作,定期对科技展品进行检查、维修与保养,让每一次科普展示都能完美呈现,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可靠、精彩的参观和操作环境。
在软件建设上,市科协推出“展品+展板”宣传模式,2024年在原有展品和展板的基础上,增加了刘徽、彗星科普展板。这些展板犹如一部部生动的科普教材,不仅丰富了科普内容,还巧妙地将科学知识与历史文化、地方特色深度融合,使科普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孩子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先辈们的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精准契合,满足青少年多元需求
要想让科普工作真正深入青少年内心,就必须精准把握他们的需求。市科协从党建引领与资源整合两个关键方向入手,全方位提升科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市科协紧紧围绕加强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这一核心使命,精心搭建多方参与、汇聚全市资源的科普平台。每年年初,市科协都会认真制定大篷车巡展计划,详细下发巡展方案,并创新活动申报流程,充分调动各县市区、学校、乡镇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巧妙地将“党建红”与“科普蓝”深度融合,让科普大篷车巡展与“第一书记”“主题党日”等党建活动有机结合。其中,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板,生动展示科技工作者“坚定跟党走,永远听党话”的光辉历程,激励青少年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在资源整合方面,市科协创新实施“协会+社会力量+科普”协同发展模式,积极整合滨医附院、滨州海底世界、龄航口腔、沪滨爱尔眼科医院、滨州军分区等丰富多元的社会科普资源,打造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普体系。科普大篷车在巡展过程中,随车开展海洋知识、国防科技、眼科牙科等精彩纷呈的专题科普讲座,满足青少年对不同领域科学知识的好奇与渴望。通过资源整合,科普大篷车的巡展知识面得到极大拓展,涉及领域更加广泛,能够更加精准地契合未成年人的科普需求和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科普服务。
滨州市科普大篷车在服务青少年的道路上,始终坚定不移地前行,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创新优化的资源以及精准契合的服务,为全市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成为滨州青少年科普领域一道熠熠生辉的风景线,引领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在科学的星辰大海中勇敢航行,追逐属于他们的科学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