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04日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活动对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分析
张鹏张君杰李楠
文章字数:1,796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多元文化交融,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等多方面的巨大心理压力。心理健康状况是影响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鉴于此,众多高等职业院校积极组织多样化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旨在有效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水平。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活动对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并探讨心理健康活动在提升学生幸福感方面的有效性。
  大学生的幸福感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受到诸如家庭背景、经济境遇、生活际遇、社交支持网络等客观性变量的影响,同时深受个体人格特征、自我效能感知、认知架构及应对策略等主观性因素影响。心理健康活动作为提升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手段,其效果受到广泛关注。
  心理健康活动与学生幸福感的关系
  心理健康活动对学生幸福感的提升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第一,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增强自我效能感,即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这种信心能够激励他们面对挑战和困难,从而提升幸福感。第二,心理健康活动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通过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这种积极的社交互动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第三,心理健康活动能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度,运动不仅能够促进身体健康,还能释放压力,增加愉悦感。第四,在心理健康活动中,通过教授压力管理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从而减轻焦虑与抑郁症状对于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影响高职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学生幸福感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自我意识扮演着核心角色。拥有正向自我认知与高度评价的大学生,倾向于展现出更高的幸福感水平。学业挑战作为幸福感的关键影响因素,与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及情感平衡状态紧密相连,其中,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其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决定因素。此外,父母所采用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整体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这一现象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人际交往能力亦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效应。上述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
  通过心理健康活动提升高职学生幸福感的策略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促进学生幸福感提升的关键策略。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讲座和研讨会,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其次,通过团体辅导和心理咨询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自我意识与积极人格。教师应在全面分析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此外,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目标,从而提升自信心。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高等职业院校可通过策划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以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并促进其幸福感提升。具体而言,可通过举办音乐会、舞蹈剧目展演、戏剧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吸纳学生、教职员工及专业艺术团队广泛参与,充分展现其艺术才能与创新思维。同时,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诸如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创新艺术表现形式,提升活动的互动性与吸引力。此外,学校还应组织主题鲜明的展览与展示活动,如学生作品展示会、科研成果交流会等,为学生提供展现专业技能与创意能力的平台。
  引导朋辈发展自助能力。朋辈力量是高职院校心理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包括心理委员、心理协会、心理倾听员、心理志愿者等。这些心理骨干在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培训后,能够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帮助身边的普通同学。因此,要推进朋辈心理力量全覆盖,确保每个班级、每个宿舍都有一位掌握专业心理知识的同学,并能够在其他同学面临心理困境时主动施以援手,协助其进行心理调适。同时,要通过培训,使朋辈力量需具备识别他人高风险心理问题,特别是自杀倾向的能力,并能够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进行干预。通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实施,有助于在校园内构建一种基于朋辈互助与关怀的良好氛围,增进学生间的相互信任,这对于学生的人格发展、情感培育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活动,能对提升学生的幸福感起到显著且积极的作用。通过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体育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幸福感。故而,高等职业院校应当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活动的组织实施,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提高幸福感。
  (作者单位:滨州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