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宋静涵通讯员李玉洋高嵩何颂一
在心安城市建设中,“安居”是指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质量,确保居民有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空间。这不仅涉及到物理空间的改善,还包括社会服务的提升,以及居民心理的安全感。
副市长张瑞杰介绍,滨州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锚定“品质之求”,聚焦“群众所需”,坚定不移地优化生态环境、强化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品质,努力创造舒心、顺心、称心的安居环境,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生态优先,加快美丽滨州建设
记者:请问,近年来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瑞杰:近年来,我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各项环保任务落实落地,持续推动生态环境品质稳步提升。
今年1-9月份,滨州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例改善幅度分列全省第3位、第3位和第4位;近岸海域优良水体比例达99.8%,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我市连续3年获评省委省政府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等次。
当前,我市正加快美丽滨州建设,聚力实施“八美共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绿色发展新引擎。截至目前,我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个,获批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市。同时,我市持续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农业投入”四个结构调整,在省第二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评估中获“优秀”等次。全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领跑全省,碳排放履约完成位列全省第一。
同时,我市不断健全完善环境治理体制,把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德”的范畴,层层压实各级责任,严格河(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落实,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更加科学有力。
精细管理,营造舒适居住环境
记者:在“安居”工程建设中,我市实现了哪些具体目标?
张瑞杰:我市聚力“平、洁、绿、畅、靓、谐”目标,推进城市精细管理、精明增长。在规划引领下,编制完成了《黄河沿岸国土空间规划》《滨沾博惠同城化发展规划》等10余项专项规划。
今年以来,我市实施了115项城市更新项目,黄河植物园儿童乐园顺利开园,打通修复路桥20余条,新建改造市政雨污管网71公里,新增供热面积221.6万平方米,更新改造燃气供热管道33公里。同时,推进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新建、续建17个安置区,改造老旧小区193个;新建成各类公园21处、绿道10公里,切实让群众享受到了“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美丽环境。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出台了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21条措施,推出11处高品质住宅试点;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心安物业”,建设物业服务标准化小区20个,群众住房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持续推进市容环境秩序整治,包括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扎实开展车辆停放、环境卫生、渣土运输、户外广告等15项专项治理等,推动市容环境秩序明显改善。
基础支撑,优化提升出行环境
记者:在交通建设方面,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提升群众出行的便利度和满意度?
张瑞杰:我市把交通作为群众安居的硬支撑,不断加大建设投入,提升群众出行的便利度和满意度。其中,在重大交通设施建设方面,津潍、济滨高铁建设全线领先,高商高速、庆章高速加快推进,滨州黄河大桥全线通车。
在交通惠民力度上,我市持续深入实施免通行费、降公交费、特殊群体和部分区域免乘车费等多项交通惠民工程,年惠及乘客1600万人次。同时,推出宝宝巴士、动态巴士出行服务,开通社区、助学、购物等5类定制公交路线,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同时,我市深入实施“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2021年以来,全市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290公里,危桥改造181座;持续推进客货邮深度融合,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113条、运行车辆180辆,在全省率先实现客货邮融合发展村级“全覆盖”,“全省唯一、全国领先”的滨州客货邮发展品牌逐步叫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