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田中岳通讯员董高峰孙婷婷孙文爽
作为全市社区慈善基金试点,近年来,滨城区市西街道以加大困难群众帮扶力度、提升群众幸福生活指数为目标,聚焦社区慈善基金多元化募集、多渠道监管、多样化使用,做到善募、善管、善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擦亮“善行市西”品牌,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截至目前,市西街道共计募集慈善资金80余万元,开展资助项目35个,惠及群众2.2万人次。
多元化募集 壮大慈善基金“蓄水池”
统筹“输血+造血”,深挖慈善潜能。市西街道积极发动“两代表一委员”、共建单位、辖区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等多方力量,参与社区基金筹募,累计募集慈善资金80余万元,其中爱心企业捐赠70余万元,群众线上捐款约10万元。在扩大“输血”来源的同时,着力提高“造血”功能,以“空间换资源”的方式实施“公益+低偿+市场”运营模式,依托“社区合伙人”,提供托育托教、心理辅导、医疗救护等行业领域公益服务39场。
用好“项目+活动”,精准链接需求。该街道结合辖区实际,实施“思源互助”“说事拉理”“市西有礼”等公益项目,力求达到“一个项目凝聚一片爱心人士”的目标。为践行“家门口的慈善”这一新型慈善理念,该街道开展社区义演、义卖、“市西有礼”志愿服务大集等活动37次,举办慈善晚会14场,动员更多力量参与社区慈善活动。
推行“宣传+选树”,营造慈善氛围。该街道每年对在公益慈善活动中积极行善、贡献明显、影响广泛、声誉良好的爱心企业和个人进行选树,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积极弘扬慈善文化。截至目前,已表彰爱心企业35家、爱心人士500余名。
多渠道监管 构建社区慈善“新格局”
建制度,促规范管理。市西街道依据《慈善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慈善基金的管理。完善市西街道社区基金管理办法,设立街道级慈善基金和22支社区慈善基金,成立基金监管委员会,由捐赠人代表、街道干部、社区干部、居民代表、慈善组织人员等13人组成,严格执行社区基金实施步骤。
建队伍,促高效管理。该街道选拔25名能力强、有爱心的社区工作人员,加入慈善基金管理队伍。定期组织开展慈善法律法规、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挖掘17名社区能人,充实管理队伍,开展社区慈善文化公益宣传活动34场。
建机制,促阳光管理。该街道建立“双向回馈”机制,在社区基金项目结项后,组织召开总结会。截至目前,社区基金监管委员会、企业代表等监督复盘27场,对社区基金使用情况公示29次,收集群众意见42条,确保慈善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多样化使用 拓展为民服务“幸福圈”
聚焦“一残一困”抓救助。市西街道设立“彩虹关爱”互助基金,募集专项助残资金20余万元,成立残疾人康复指导站,运行“彩虹人生”“思源互助”等特色助残项目12个。其中,“思源互助”项目获评全市十佳社工服务案例。发挥社区慈善基金托底线、救急难作用,对40户困难家庭发放临时性救助金12万余元。
聚焦“一老一小”强保障。该街道针对老年人群体,实行“老有颐养”模式。实施社区微改造项目,对小区坡道、楼梯等公共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开办孝善食堂9家,解决老年群体就餐问题。针对患有孤独症的特殊儿童,打造“星空家园”爱心妈妈工作室,开展感统训练和技能培训,帮助12名儿童步入正常生活轨道。针对0-3岁婴幼儿,打造“向日葵”亲子小屋,服务儿童1000余人次,被中国计生协评为国家级“向日葵”亲子小屋项目点。
聚焦“一业一保”优服务。该街道链接慈善资源,打通群众需求对接渠道,联合爱心企业开办社区微工厂4家,创设“帮富·帮扶”公益性岗位100余个,为老年人、残障人士、全职宝妈等群体提供灵活就业机会,人均月收入可达2000元。针对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实施“政府救助+慈善帮扶”综合救助行动,今年临时救助9人,发放救助金3万余元;设立专项帮扶慈善基金30余万元,为低保边缘户每月每户补贴400元,开展帮困服务4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