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魏佳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在邹平市,卫生室里忙碌的乡村医生们,用默默的坚守,为春节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温暖,他们不仅是村民健康的忠诚守护者,更是乡村医疗变革的亲历者,用无私付出守护着村民的安康。
在韩店镇小王坨村,乡村医生王云荣已扎根乡土30余载,乡亲们亲切地称她为“全科专家”和“健康管家”。谈及往昔,王云荣感慨万千地说:“过去村里卫生室条件差,药品也少,一到过年,村民们就怕生病,现在可大不一样了。”曾经,村里的卫生室条件落后,缺医少药是常态。每到春节,村民们总是提心吊胆,生怕突发头疼脑热、跌打损伤,大过年的还得跑去县城寻医问药。
然而,邹平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的建成与推广,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中心药房统一采购、配送,使乡村卫生室的药品品种大幅增加,目前达到191种,比之前多了40多个品种,常用药、慢性病用药一应俱全,供应也更有保障。
慢阻肺“老病号”王大爷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往年春节前,孩子们都得请假陪我去大医院拿药。现在村里的卫生室就有药,方便太多了,过年也安心。”如今,邹平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严格把控采购环节,从正规厂家统一进货,让药品质量有保障、村民用药更放心。
2024年,小王驼中心村卫生室迎来全面改造升级,改造后面积达210平方米,诊断室、治疗室、康复室等功能科室划分清晰,还配备了观察诊查床、智慧随访设备等基本医疗设备。硬件设施实现了大跨越,为村民提供了更优质的就医环境。
在几十公里外的西董街道南石村,同样的医疗变革也在悄然发生。乡村医生耿佩新所在的南石村卫生室,在邹平市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的推动下,依据“五有三提升”标准全面翻修,环境焕然一新,医疗设备也更加齐全,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医疗发展带来的便利。
近年来,邹平市持续完善乡村医生培训体系,构建起从县级医院到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到村卫生室的纵向梯次帮带培训模式。通过定期培训、实践指导,有助于让乡村医生接触前沿医学知识和先进诊疗技术,提升临床诊治规范化水平。耿佩新满怀感慨地说:“以前我只能做些简单的医疗救助,现在经过培训,能处理的病症多了。这都感谢政策好,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从只能进行简单医疗救助,到如今能应对更多复杂病症,耿佩新的成长历程生动反映了邹平乡村医疗水平的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