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e家大救助”打造“最快捷”救助申请通道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葛肇敏通讯员王振东
  长期以来,社会救助体系都存在着部分尚待完善的问题:部门分散管理,缺乏统筹衔接;信息不互通、资源不共享,难以实现精准救助;社会救助信息化程度低,便民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市将梳理出的66个社会救助项目全部纳入“e家大救助”体系统筹范围,形成多维施策、分层分级的社会救助体系。“多维施策”,就是根据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从基本生活和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司法以及服务等方面为其提供个性化救助方案;“分层分级”,就是形成覆盖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相对贫困人口、低收入家庭及困难特殊人群的梯度救助模式。通过这一“双管齐下”的救助形式,辅以最便捷的救助路径,为群众打造“最快捷”的申请救助通道。
  救助流程实现多部门“一体化”运行,群众申请救助“一门受理、一网通办”
  与原先的救助流程相比,“e家大救助”新流程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一改过去的“碎片化”管理,实现“协同化”“一体化”运行。
  举个例子,有一名市直的下岗困难群众因大病、孩子读大学、租房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生活出现困难。按照过去的做法,他可能需要先到民政部门申请低保,再到医保、教育、住建等部门逐项去申请相关救助。这样一来,他不仅要跑多个部门,而且这些部门的办理流程也各不相同,可能一个部门得跑好几趟才能办完手续。另外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其他部门比如团委、工会、慈善等,还有一些适合他的救助政策,但是因为他不了解这些政策所以没去申请,相关部门也了解不到他的需求,无法通知他去申请。
  “过去的救助方式比较单一,救助程序也比较繁琐,‘供’‘需’无法有效衔接。”市民政局局长张金梅说。而按照“e家大救助”的新流程,这名困难群众可以到所在的村居工作站或乡镇(街道)救助窗口现场办理,或者请网格员代办,甚至在家通过手机App申请办理。这三种渠道的求助信息都会汇总到“e家大救助”信息平台。
  按照工作流程,他的救助需求进入系统后,先由工作人员进行救助项目查询,如果项目库有他的需求项目,接着会对他的个人信息和家庭经济状况进行网上信息核对,查看其是否符合救助条件。如果符合条件,就会通过信息平台推送给相关职能部门,由各部门分别进行网上审批办理,最后和社会救助工作机构联合审核把关后,发放资金或提供服务。
  可以说,“e家大救助”实现了流程再造,实现了救助申请“一门受理、一网通办”,有利于让困难群众切身感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最大限度简化困难群众申领救助流程,手机App上线让救助申请随时随地都能办理
  通常而言,有救助需要的困难群众大多是老年人或者接触网络比较少的人。因此,开发“e家大救助”系统时,市民政局、市大数据局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力求让系统使用简便、易于操作。
  首先,困难群众现场申请救助时,原则上只需提供本人身份证、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即可,剩下的程序由工作人员按照流程去办理。而且依托这一系统,还增加了一系列便民措施——开发了手机App,市民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机申请救助;开发了“短信提醒”功能,向申请人发送提醒短信,及时告知其救助申请的受理、审批等情况;此外,还开发了“自评筛选”功能,申请人可以通过大厅触摸屏、手机App等终端,对是否符合救助条件进行自评,避免盲目求助。
  为确保申请人的信息真实、准确,市民政局还采取四项“保险”措施:一是建立了人脸识别系统,确保申请人身份的真实性;二是在线对申请人的个人信息和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对,比如房产、车辆、社会保险缴纳等,据此判断是否符合救助条件;三是对部分救助事项的申请人进行入户调查,以便更准确地了解申请人的实际生活状况;四是建立申请社会救助守信承诺制度,由申请人对个人的财产、收入等情况的真实性进行声明,并在一定范围公示。
  “系统开发完成后,我们已经组织了市县乡村四级社会救助工作机构和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确保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系统操作,以便为需要帮助的群众提供最专业的服务。”张金梅说。
  做好流程链“加减法”,提高社会救助的时效性和可及性
  在打造流程链时,各相关部门以最审慎的态度,全力做好一道“加减法”。
  所谓“加法”,就是优化流程链功能,增加信息核对、联合把关两个环节,凡申请社会救助必须进行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凡审批结果必须经过社会救助工作机构和业务主管部门联合把关,确保一体化运行。
  所谓“减法”,就是该取消的环节要取消,该简化的材料要简化,该压缩的时限要压缩,总体原则就是不断提高办事效率。“比如,我们对办结时限进行了压缩,原则上从受理到审批不超过15个工作日;再比如,我们还取消了审核公示、民主评议环节。”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此之外,我市还深入推进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将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乡镇、街道,增强基层在响应求助申请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的时效性和可及性。
  目前,市直及各县市区均已成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91个乡镇、街道设立了社会救助综合服务站,1787个村居、社区设立了社会救助服务点,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服务网络。“每项救助结束后,我们还会采取多种方式,让受助群众进行满意度评价,以便反馈意见和建议助力救助工作不断改进。”张金梅说。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