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仨项目再助力 南王村加速奔小康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 孙文杰
  村内整洁的道路两旁柿子树硕果压枝,村民或围聚打牌休闲,或带幼儿玩耍,或晾晒刚收获的玉米……中秋、国庆双节期间,记者在惠民县胡集镇南王村看到了一幅产业兴旺、环境优美、乡风文明、村民富裕、治理有效的美好画面。
  2020年的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南王村村新上的蚯蚓养殖项目正在上苗,肉牛养殖项目也在这几日收贮了260吨秸秆饲料,还有20个香菇养殖大棚也正在摆放菌棒。
  南王村党支部书记张洪军每天盯在生产基地上,一提起村内的生产发展他高兴地合不拢嘴。他介绍,南王村自1997年开始群众自发养殖香菇,2018年,在市扶贫办派驻“第一书记”赵晓志的帮助下,启动香菇扶贫产业园一期工程,筹集资金建设了17个养殖大棚,目前已建设高标准香菇大棚20个、冷库1座,实现年产香菇250吨,产值175万元,共覆盖了本村和周边“插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10户、2063人稳定脱贫。该村香菇扶贫产业园用工高峰期每日需要30人左右劳力,他们主要来自南王村的留守老年人和贫困人口,一方面使贫困人口每年可以有六七千元的稳定务工收入和1800元的分红收益,另一方面还有效解决了村内不能外出打工老年人的收入来源问题。
  以发展香菇产业为基础,为了有效利用养殖后的废弃菌渣,使基地效益最大化,最大可能地增加群众收入,今年6月份,张洪军到江苏宿迁考察蚯蚓养殖,回来后成功做了5平方米的试验床,10月7日又完成了两个试验棚的投苗。他算了一笔账,45天后,每个棚就可以出产品1000斤左右,一年可以养10季,每斤售价5至18元不等。养殖蚯蚓的床基用料还有一项是牛粪,为此,今年10月份,张洪军又计划着上了第一批20头肉牛养殖。
  南王村有165户、600多口人,全村耕地面积1000多亩,如今家家户户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村内耕地全部流转给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村民每亩地可以收获1000元的流转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后再出门务工挣钱,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5000元左右。
  如今,南王村村民的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得以增强,更是因为国家的惠农政策多了,农民实现了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19年,该村投资60万元建设了550平方米的幸福院、1300平方米文化广场;去年4月份,村内幼儿园建成使用,全村20余个孩子实现了在家门口接受幼教。记者了解到,该村还会定期开展老年人免费查体活动,组织家政培训及文化下乡汇演活动。今年以来,惠民县供销社派驻“第一书记”吴吉梅又帮助村里配置了乐器;购买了电脑、打印机,有效解决孩子们空中课堂学习和作业打印问题。
  南王村村民的美好生活与近几年村容村貌的变化、生活的便利也是紧密相关的。村里积极实施硬化、美化、亮化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南王村作为全县试点村,正在实施煤改电项目,已完成改造100余户,每户获得免费安装一台2匹空调,享受每度电补贴0.2元和每年补贴8罐煤气、400元钱政策。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南王村,记者边走边看,边听边记,也时而与路过的村民聊上几句,他们的笑容自然流露,话语里满是底气。这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个小缩影。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