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市科技局承担全市“7+3”重点改革攻坚任务、《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10项(配合2项),主责主业9项,全部顺利完成。其中,研发占比、高企培育、高新产业产值、技术合同登记共四项省对市考核指标,预估综合得分全省第1位。
在创新主体培强上发力突破。一是高企培育实现倍增。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9家,总量达到247家,提前一年实现倍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42家,增长144%,年内实现倍增。二是高新产业加速壮大。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1.09%,增幅列全省第2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0.34%,比上年提升3个位次。邹平高端铝材被科技部认定为山东唯一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三是研发投入再创新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59%,列全省第3位,较上年增加0.26个百分点,增长幅度居全省第2位。
在创新平台建设上发力突破。一是全力筹办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筹建办工作,历经半年筹备、一年建成投用,累计签约入驻机构133家,接待外地参观者600多批次、7000多人,普遍点赞“滨州速度”“滨州模式”。中科院沈阳分院山东科技合作年会在渤海先研院举办。二是主动服务魏桥国科研究院。获批山东省创新创业共同体,争取支持资金1600万元。5个研究中心、2个检测中心已揭牌,7家科创公司、17个科创项目签约落地,签约高层次人才116人。三是强化研发平台示范引领。新组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重点实验室1家、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2家,组建各类市级创新平台23家、新型研发机构11家,“1+10+N”的科创平台体系搭建成型。四是积极争创国家高新区。完成《滨州高新区战略发展规划》《滨州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争取省政府发函支持,科技部同意将滨州高新区确定为国务院奖励山东的唯一升级名额。
在创新要素集聚上攻坚突破。一是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南开大学、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等19家知名高校、机构对接,全市共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390项,引进技术转移转化机构8家。二是实施高端人才集聚工程。2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高效生态农业创新类、4名科技创业类人选完成公示和实地考察,再创历史新高。累计引进外国高端、专业人才66人。三是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备案公布第一批市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10家,备案省级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1家。预计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同比增长440%以上,增幅居全省第1位。
在创新服务质效上发力突破。一是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累计向63家企业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85笔,共计3.575亿元。推荐2家市级、1家省级财政资金股权投资企业,支持资金5300万元。二是加速融入全省科创体系。成立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滨州分院,推荐46家企业单位加入“省会经济圈科创联盟”。三是深化“问需问计问策”活动。针对1039家企业网上问卷调查政策需求,举办线上线下专题培训10期,累计培训企业1300余家、45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