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沾化实施“双增双提”工程开启冬枣“二次创业”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贾海宁
  今年,沾化区委、区政府争取1.29亿元债券资金专项用于冬枣产业发展,为历年来投入最大、力度最强、标准最高,动员全区上下坚定不移推动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百年产业、长盛产业,持续造福于民。
  今年第一期《问政滨州》节目中,电视镜头多角度聚焦沾化冬枣产业在品牌打造、质量提升、龙头企业培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不足,主持人现场面对面问政。沾化冬枣高质量发展路向何方,引发了从普通枣农到沾化区主要领导的重新审视定位。
  沾化冬枣产业经过30多年的深耕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阶段性辉煌,再到产业发展在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化等方面人有我“忧”的现实瓶颈,冬枣产业“二次创业”重整行装再出发,已迫在眉睫、时不我待。
  “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沾化冬枣作为富民强区的支柱产业,接力棒一届接着一届往下传,把沾化冬枣发展成了群众的‘命根子’‘钱袋子’。我们要站在对人民群众负责的高度,加快推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确保沾化冬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长久造福群众。”沾化区委书记袁志勇在全区沾化冬枣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上语重心长地说。
  构建“1+3+10+N”发展新格局,抢占冬枣产业新高地
  “沾冬2号”作为优良的鲜食枣品种,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目前,该品种没有全面推广开来,根源在哪里?针对外界的质疑,今年,沾化区委、区政府高点定位,超前谋划,实施冬枣产业“双增双提”工程,一场沾化冬枣产业的自我革命应运而生:以增加“沾冬2号”面积、增加设施栽培面积为重点,以提高枣农收入、提高产业效益为目标,着力构建沾化冬枣“1+3+10+N”发展新格局,打响沾化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
  所谓“1+3+10+N”发展新格局,“1”即以下洼镇为重点,打造1处万亩沾化冬枣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引领全区冬枣产业向标准化、设施化、高质化、高效化方向发展。“3”即以永馆路、滨东路、海天大道三条主干线两侧枣园为重点,打造3条沾化冬枣高质量发展隆起带,带动周边枣园提质增效。同时,完善冬枣文化旅游要素,实现沾化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特色精品旅游双提升。“10”即每个乡镇(街道)新建或提升1处100亩以上的冬枣现代农业示范园,全区打造10处沾化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N”即推广大下洼村合作社生产模式、大流村张亦明家庭农场模式、龙滨农业“企业+基地”模式,打造N处沾化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点,解决一家一户小地块、品质差异化等弊端,实现适度规模种植。
  冬枣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更需要调动广大枣农技术革新的积极性,形成赶超合力和强大动力。3月3日,沾化区委、区政府两办联合印发了《沾化区推进冬枣产业实现赶超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区冬枣现代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产业赶超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持续实施沾化冬枣全额贴息‘大棚贷’政策,用好用足‘鲁担惠农贷’的惠农信贷政策;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冬枣产业列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
  “区委区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保障措施,让枣农吃上了定心丸,让冬枣产业成为更有奔头的产业,后发制人抢占冬枣产业发展新高地。”沾化区冬枣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刘登枝说。
  历年最高标准,1.2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冬枣产业发展
  “今年,区委、区政府争取1.29亿元债券资金,专项用于冬枣产业发展,是历年来投入最大、力度最强、标准最高的,动员全区上下坚定不移推动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百年产业、长盛产业,持续造福于民。”4月2日,袁志勇在全区沾化冬枣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上,面向台下的全区种枣大户、乡镇街道负责人郑重地说。
  沾化区委对推进冬枣产业赶超发展的坚定决心、务实举措、有力行动,就像一颗火种燃起全区上下发展富民产业、特色产业的干劲和热情。加快冬枣产业设施栽培、品种改良、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建设等作为“双增双提”工程最紧迫、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持续发力全面铺开实施。
  在设施栽培上持续发力。把设施栽培作为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年内新建冬枣大棚2万亩。实施沾化冬枣全额贴息“大棚贷”政策,每亩冬枣园可贷款1.5万元,区财政全额贴息2年,解决建设冬枣大棚资金短缺问题。
  在品种改良上持续发力。品种决定品质,继续加大“沾冬2号”推广力度,年内改良“沾冬2号”1万亩。利用4月上旬至5月上旬这一个月时间,抓紧做好嫁接工作。对新改良“沾冬2号”的种植户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同时,加快新品种研发力度,推动实现优势品种引领,早、中、晚熟品种梯次上市。
  在标准化生产上持续发力。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做好减密度增光照、减产量增质量、减化肥增有机肥“三减三增”,栽植密度控制在每亩56株以下,冬枣园亩产量控制在2000斤以下,增施有机肥料,推行测土配方施肥,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年内举办培训班、现场会100场次以上,培训枣农1万人次以上,真正让标准化生产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在示范园区建设上持续发力。今年,每个乡镇(街道)建设1处冬枣现代农业示范园,加快推进新技术推广应用和老园区改造提升,打造一批规模大、标准高、带动性强的示范园区。
  “冬枣产业‘双增双提’工程,是加快‘二次创业’最有力抓手,事关冬枣产业长远发展,事关广大枣农切身利益。从人无我有的领先地位,到如何在对手林立的外部市场环境中真正实现‘人有我优’步步领先,让处在转型升级十字路口的沾化冬枣产业真正迈上发展的快车道。”区委副书记、区长刘长海说。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