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赵培培:勇夺全国冠军的试织“专业户”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管林忠通讯员李花英刘海超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对38岁的赵培培来说,具有特别的人生意义:她不仅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还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赵培培是魏桥集团邹魏三园牛仔布车间的一名值车工。从进入车间开始,21年来,她不怕吃苦、勤学苦练,逐渐成为行业中的大拿。
  三件小“法宝”
  赵培培来自高青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2000年,时年18岁的她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为了给不富裕的家庭减轻负担,她通过招工走进魏桥创业集团,成为了牛仔布车间的一名值车工。
  一进车间,当班师傅就分给她一根引纱钩、一把小剪刀和一件印有“魏桥纺织”的围裙,从那时起,这三件普普通通的工具,就像三件小“法宝”一样,一直陪伴她到现在。“这三件小工具,虽然小,但非常实用。它们陪伴我的时间比我的家人还要长。”赵培培说。
  陪伴赵培培更多的还是她的吃苦精神。“学徒时期是打基础的黄金时期,动作不仅要熟练还要标准,这没有捷径,就一个字——‘练’。”无论多苦多累,赵培培一直咬牙坚持,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进步都很快,仅仅一个月时间,赵培培就提前出徒顶岗了。
  随着公司不断引进先进设备,淘汰落后机台,片梭织机慢慢退出公司发展舞台,赵培培又从片梭织机转到喷气织机。由于勤奋好学,她在较短的时间内便适应了台位环境,熟悉掌握了所负责设备的“性格脾气”,出现问题时能对症下药,保障了产品质量,多次获得园区“万码无疵布”“优秀值车工”称号。
  试织“专业户”
  赵培培操作技术高,责任心又强,车间的许多试织品种和新上机品种的“首织”任务都落在了她的肩上。每次接到任务,她都认真分析新品种的织造特点,与车间技术人员相互配合,保证产品的质量与生产效率。
  有一试织品种纱线支数细、绞头多,生产过程中纱线容易被花毛粘住,造成断经绞头。赵培培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纱线本身没有质量问题,于是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让纱线与停经托架之间保持一点间距,让纱线产生颤动,花毛粘连现象会不会减少?她和技工商量后,调整了停经架的倾斜度,经试验效果非常好,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粘连现象,断经次数也随之减少,效率和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每一个试织品种,每一个新上机产品,都是一个挑战,都能从中学到新的东西。”赵培培说。多年来,她积极主动勇挑重担,圆满完成了各项试织和新上机品种的“首织”任务,被同事们称为试织“专业户”。
  勇夺全国冠军
  2020年7月,在接到“兰溪·金梭杯”全国大赛的通知后,第一次参加国家级大赛的赵培培对自己没有信心,园区、分厂和车间领导不断给她打气。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也为了突破一下自己,赵培培积极投入到训练中。
  赵培培每天凌晨4点半左右起床,5点10分左右到车间背理论,然后练习巡回、穿断经、断纬等技术,每天都要练习几十遍、上百遍。有时为了一个动作,她与同事相互交流,互相录像掐表,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再反复琢磨,一环扣一环,印在脑海中。就是在这样精益求精的反复练习中,赵培培不仅提高了操作技术,也锻炼了自己的心理素质。
  教练员告诉她:“所有运动员考试时速度都很快,但考试时只有稳住的那一个才出成绩。”赵培培把这话记在了心里。比赛那天,赵培培等8名代表公司参赛的队员表现出了强大的团队精神。在队友们的团结支持下,赵培培沉着冷静地发挥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以98.88分的总成绩夺得这次全国大赛的冠军。
  工作表现突出的赵培培,在思想上也积极要求进步。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她经过慎重考虑,郑重地向分厂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