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培育新动能:山东滨州何以成“标杆城市”?
  编者按
  7月20日,新华社刊发题为《培育新动能:山东滨州何以成“标杆城市”?》的文章,关注滨州正日益成为北方、西北和东北一些地方的热门对标学习城市。文章说,两年多以前,产业结构偏重偏旧、能源结构偏煤偏电的滨州,粗放型增长模式走到动力不敷的阶段。从“滨州危机”到“滨州突围”,再到“滨州标杆”,这个经济发展曾长期处在山东“锅底”的城市,新旧动能转换在全省独树一帜,高质量发展格局初见端倪。如今的滨州发展势头抢眼,正日益成为北方、西北和东北一些地方的热门对标学习城市。今日,本报全文转发这篇文章,以飨读者。
  新华社滨州7月20日电(记者王文志)7月17日,山东省滨州市的企业以前所未有的超大阵容,亮相“2021年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暨新动能展洽会”,参展企业数量、参展面积均在全省首屈一指。
  这是山东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一次大检阅。代表滨州市赴展的61家企业,清一色的高新技术属性,家家创新成色十足,格外引人注目。
  用于光刻工艺的核心材料超高精细光刻胶;采用轻量化全铝,整车重量比传统车身减轻40%的车身总成;能取代已损坏血管及血管瓣膜,具有仿生结构的高性能人造血管;不依赖环境光照,可实现超分辨率的激光选通成像……
  两年多以前,产业结构偏重偏旧、能源结构偏煤偏电的滨州,粗放型增长模式走到动力不敷的阶段。从“滨州危机”到“滨州突围”,再到“滨州标杆”,这个经济发展曾长期处在山东“锅底”的城市,新旧动能转换在全省独树一帜,高质量发展格局初见端倪。
  如今的滨州发展势头抢眼,大多数经济和民生指标增速开始跨入山东省前列。滨州不再只是积极的寻标、对标求学者,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黑龙江、辽宁、湖北、广西等省区的十多个城市,纷纷将滨州列为被对标者、被学习者;滨州正日益成为北方、西北和东北一些地方的热门对标学习城市。
  对标滨州摆脱路径依赖
  在北方经济第一大省山东,滨州长期以来几乎都是“落后”的代名词,既体现于经济总量,也见诸于产业层次。
  改革开放后,滨州主要依赖低要素成本等传统动能步入工业化快车道。其特点是工业结构层次总体偏低,传统产业占比偏大,滨州曾经引以为豪的诸多产业和巨型企业,几乎都集中于电解铝、钢铁、化工、焦化、水泥等高耗能产业。
  自然资源禀赋、技术、制度、环境等因素形成较强的“路径依赖”,滨州逐渐被锁定在粗放式发展的路径上。随着要素成本优势减弱、环境容量刚性约束强化,支撑滨州工业扩张的传统优势开始弱化甚至逆转,在山东最早进入转型升级的“阵痛期”。
  2017年开始,滨州经济增速呈现下降态势,GDP增速6.2%,位居全省最后一位。2018年第一季度,滨州更是出现负增长,为负1.28%,是山东唯一一个出现负增长的城市,当年该市GDP增速1.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3%,均列全省末位。曾经辉煌一时的几家滨州巨型企业,接连出现流动性危机。
  危机面前,滨州陷入一场史无前例的集体反思:同样的压力,同样的危机,为何对滨州的影响特别大、冲击特别严重?为什么会成为山东第一波受袭者,甚至成为危机中的一个“风暴眼”?
  2019年2月开始,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一场自上而下发动的“六问八策”讨论活动在滨州大规模展开。决策层、企业、市民平等参与的这次思想涤荡,完成了对长久形成的“旧动能”的深刻反思。是选择传统产业的10%增长,还是选择新兴产业100%的速度?滨州坚定地选择了后者。(下转第二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