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团市委:
建设“希望小屋”助力困境儿童追梦圆梦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隆卫通讯员马振棣
  崭新的书桌、舒适的小床,处处散发着女孩气息的独立小屋……9月4日,在滨城区三河湖镇中尹村王硕雯家中,记者看到了一个属于她自己的温馨整洁的房间。
  这在以前是王硕雯不敢想象的一件事。2007年出生的王硕雯,就读于滨城区三河湖实验中学,父亲患慢性肾炎长期靠药物维持,母亲务农,弟弟上小学二年级,家里的房子因父亲生病已建成9年却迟迟没有装修,平时她与父母弟弟同住一屋,没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再也不用和大人挤在一起,也能够专心学习了。”王硕雯告诉记者,她每天放学后就在这间小屋里学习、画画、写作,书桌上摆放着她多年积攒下来的书,这间小屋承载了她所有的希望。
  跟城里的孩子一样,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不再是堆满杂物、光线昏暗,在滨州像王硕雯这样实现愿望的困境儿童不止一个。“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是滨州共青团重点打造的瞄准青少年需求、服务青少年成长的品牌项目,主要针对困难家庭,无独立居住和学习环境的8至14岁儿童,依托原有住房打造独立空间,进行规划、设计、装修,配备必要家具和学习生活用品。小屋建成后,配套提供爱心志愿者结对跟踪陪伴,帮助解决成长和学习中的困难问题,促进良好习惯养成和自立能力提高。
  特别是今年以来,团市委把“我为青少年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去年已建成326处“希望小屋”的基础上,积极对接市民政局、市残联,获取重点困境儿童群体信息数据,组建培训了20余支调研队伍,逐户开展走访,严选对象精准帮扶。在走访的基础上,团市委根据分析研判,计划今年建设500处“希望小屋”,截至目前,已建、在建小屋已达612处。
  “希望小屋”是纯爱心公益项目,筹措建设资金是关键。根据家庭情况的不同,一处小屋的建设预算在6000元—12000元之间。为破解资金难题,团市委积极运用“组织化+社会化”募捐方式,拓宽筹资渠道,扩大筹资规模。“组织化动员方面,充分调动体系化力量,在各县(市、区)中小学少先队员中广泛开展‘红领巾共建希望小屋’活动,通过爱心义卖等方式全面参与‘希望小屋’共建,累计募集资金18万余元。同时,主动对接大企业,争取130余万元爱心捐款。社会化动员方面,加大‘520’公益募捐宣传推广力度,全市组建战队601个,5.7万爱心市民奉献爱心,共募集资金88.6万元,并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爱心联名卡。”团市委副书记唐全说。
  为确保小屋建设实现标准化,团市委还创新建立了“一屋一档”制度,为每处小屋建立档案。建设前,确定好施工单位;建设过程中,由乡镇团委、监理方、监护人组成监督小组,全程盯靠;建成后,由各县市区团委和监理方从安全、环保、防火等方面进行验收,形成规范检测报告。建设中,严格进行工程核价,装修费用、家具购置、监理检测等方面采取询价比价、集中采购、企业直供等方式,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
  “‘希望小屋’不仅是一处物理空间,更重要的是,通过志愿者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扶,帮助困境儿童重塑对生活的信心,点燃他们对未来的渴望。”唐全告诉记者,建成“希望小屋”只是一个开始,如何做好后续服务,让孩子们实现从“小屋焕新”到“精神焕新”的成长转变,是更为重大的下半场课题。为此,团市委多方联动凝聚合力,常态化开展“希望小屋”后续志愿服务活动。
  今年以来,团市委联合滨州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为“希望小屋”受助儿童量身打造“爱伴童行”——儿童身心健康关爱行动,目前已走进滨城、沾化、无棣、博兴,惠及200余位受助儿童。针对受助儿童身心健康状况,提供“3+N”(即身体健康筛查、心理健康关爱、大学生志愿者结对和N项具体志愿服务)身心关爱帮扶措施,为每一位儿童建立身心健康筛查档案。同时,根据儿童差异化需求,与社会组织合作,征召爱心家庭、爱心单位与困境儿童“一对一”结对,通过亲情陪伴、学业辅导、感受城市、志愿达成等方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阳光社工作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希望小屋’志愿服务行动,目前结对帮扶的困境儿童已有20多个。”滨城区阳光家庭关爱服务中心主任赵树梅说,她们主要从困境儿童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娱乐和拓展活动,在行为、生活、心理、教育、社会融入等方面提供心理健康辅导、良好生活习惯养成、防溺水知识宣讲、线上课业辅导、走进城市体验等一人一方案的个性化关爱陪伴服务,实现对困境儿童的精准关爱和长效陪伴,助其健康成长、筑梦未来。
  【专家点评】
  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管理学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宋建斌:一间希望的小屋,一个逐梦的空间。“希望小屋”的建设不仅让困境儿童在物质上得到实惠,而且在精神层面享受到“爱伴童行”的优质服务。让孩子把党和社会的关爱内化于心,这将激励孩子们立志成才,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希望小屋”建设过程中,团市委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以问题为导向,运用组织化手段担当作为,千方百计破解资金等难题,把实事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将党的温暖送到了孩子身边。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落到了实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