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草木之心
孙艳玲
  “白杨倚靠着蓝天,树叶翻动阳光/空气明澈,没有一丝杂质/清风与鸟鸣穿过身体,半壁蔷薇在风中颤抖/体内绿意丛生/等待。圣洁的白一簇一簇,挤进来/密不透风/从此,长出一颗草木之心/我愿心怀朴素,牵着草木的孩子/从秋走到冬,从冬走到夏,从黑夜走到天明”。曾经一度痴迷诗歌,这是我2019年发表在我们当地文学刊物上的一首小诗,文采不够、水平不高,但我个人特别喜欢,这也许源于对教学与写作的一份赤诚吧。
  写作是一种有创意的、复杂的脑力劳动,指导写作毫不亚于写作。上学期各种原因,我来到小学部教五年级语文。学期初,由于改学科,从叽里呱啦的外语教学转到要求教师文化素养较高的语文教学。面对生疏的教学内容和繁重的作业,特别是对作文教学毫无头绪,一段时间我感觉焦头烂额,心力交瘁。但在自己的不断调整和热心同事的勉励帮助下,终于也摸出来一点语文教学的“小门道”。
  我是这样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学期初,以《窗边小豆豆》为载体,让孩子们每天在书上圈圈点点、写写画画,以不同形式表达自己的读书感悟,阅读课也是孩子们的读书交流会。学生在“众乐乐”式的互动交流中,驱动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深入阅读,以及和同伴的分享,唤醒了阅读的喜悦和渴望。相信在孩子心里种下阅读经典的种子,才能为以后写出好文章积累资源和财富。我希望孩子们人人都写得一手漂亮字,于是班级里有了每日字帖、作业、作文展评活动,我知道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对于学生的习惯养成意义非凡。
  《文心雕龙》中有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感情宛如写作中流动的水,水动,则情深。教学中,我注意适时触动孩子们的感情琴弦,改变固化的感情模式,甚至抄袭、背诵范文的恶习,鼓励孩子们阅读“取法乎上”的经典,引导孩子调动各种感官感受身边的事物,感受自然。某日,带领孩子们游览每天学习生活、最为熟悉的学校,于是便摇曳出校园里一道又一道美好的风景:《秋游校园》《校园一角》《美丽的校园》《老师带我去游玩》……
  细数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光,还有一趣事记忆犹新。一日,课堂遭遇一大黄蜂偷袭,有人见状惊呼,有人惊慌抱头,有人心慌,而故作镇定……纷乱之中,老师持书拍之,蜂毙命,众孩拍掌,以示欢喜。“大黄蜂事件”让我有了一次相机教学的机会。“孩子们,停下手头作业,咱们讨论一下刚才的事件……”由于亲身经历,孩子们纷纷踊跃发言。一番热烈的讨论为下一步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看来大家意犹未尽,那就请你把刚才的事件写成文字吧。”我顺势引导。王若冰、甄子琦等好几位同学不但详细地描述出当时的情景,遣词造句也细腻无比、生动有趣。
  任何成人化、虚假的语言范本都是对孩子创造力、想象力和童真童趣的伤害与抹杀,这并非危言耸听。学生在年复一年的背诵范文过程中,逐渐失去理解能力、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也就慢慢失去了对阅读与写作的兴趣。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怎样腾出些时间来,让孩子们多些阅读与写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位语文老师深思的话题,我知道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更新教学理念,挖掘内在潜能,让阅读与写作促进孩子成长,促进教学发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古人云:“言为心声。”没有心之德,就不可能有言之美。古往今来,凡不朽之作无不摇曳着智慧的光华,流泻着思想的精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如果有了具有生命力的文字的记载,生命就有了无限的意义。
  那时的天空依旧澄澈明亮,校园里的蔷薇花又开了,密密匝匝的花朵铺满整个院墙。她们正沐浴着阳光,在清风中微微颤抖着,像在对孩子们诉说心底最美的花事。
  我笃信草木有心,如同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不因走得太久走得太远,而忘记当初出发的方向。轻轻绕过可爱的孩子们,走到教室窗前,抬眼望向远方,那一簇簇、一丛丛圣洁的蔷薇,犹如绿波中的朵朵浪花,微笑着、闪动着朴素之光。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