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仿佛是又一次重生
□左丽宁
  “写作是在苦难中自救的一种方式。通过写作,把自己与苦难拉开一个距离。”当读到这句话时,感同身受,想到无数个夜晚执笔桌前的孤单身影,想到了在静静读自己写下的某段文字时的潸然泪下。曾经的我是与日志为伴的,那时经常会在夜深人静时写下点滴感悟,小到排队买东西时做好人把自己的位置让给别人,大到汶川地震时写给天堂孩子们的诗……那时的我完全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从不关心外面的阴晴,从不留意院子里的树叶绿了没有,我只和手中的笔在一起、和QQ空间的几百篇日志在一起,那些年我是如此严实地将自己封闭起来。很多时候,当我写下一篇文字,仅仅是想从写下的文字中汲取一种力量,得以获得一种去面对世俗风雨的能量。对文字的坚持,不过是想用文字这一载体稀释所有苦难的浓度而已,那些感慨的文字始终被赋予精神寄托的角色,让我得以在这份文字的庇护下寻找到继续向前走的勇气。对文字的这份爱是在无声无息间悄悄开始的,就如在不知不觉间对某个人的依赖,虽不轰轰烈烈,但却历久弥坚,早已在不经意间渗入自己的生命。
 一直相信文字是有生命、有温度的,当我用笔虔诚地写下心中的感慨,冥冥之中文字便赐予了我力量。在文字中,我看到了内在那个自己的懦弱与牵强,有时,甚至想去安慰一下那个痛苦无助的自己,可是,也许,我该做的不是安慰,而是直面与剖析,真正找到那份懦弱的病根,真正让内在的自己脱离错误的轨道,朝着有光的方向走去。这个过程或许有些残忍,就像自己拿着手术刀割掉身体上的某个毒瘤,痛,就那样真实存在着,但即使再痛,这也是应该做出的正确选择,曾经的我一直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拿起那把手术刀。
 当看到《我的重生》一文发表在滨州日报大平原副刊,那一刻,泪已湿眶,这篇文字应该是对自我的一次挑战,亦或说是勇气的考验,当尘世中的我不再固执地去死死抓住什么、不再苦苦去追问什么,真正以一种豁达的态度去面对,真正将“无”与“有”、“空”与“盈”以辩证的眼光或思维去看时,世间便无得到与失去之分,所有拥有的一切都是值得我心存感恩的。从投稿时的忐忑到发稿时的感动,再到编辑时培建老师发给我的鼓励语言,我如此庆幸自己能在文字飘香的“大平原”认识那么多的文朋诗友,庆幸文字给予我的这份感动和温暖。
 不否认,破土之前的种子,一直在黑暗的土壤中努力成长,尽力离地面越来越近,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不为人知的,也许在这个过程中种子曾无数次有过放弃的念头,当最终战胜心中的那份懦弱探出头望见外面明媚的阳光时,于种子而言这是一份成长,也是一份锻炼,更是一份生命历程中的财富。
所谓重生,在我最初的定义里,可能仅仅是自己对于人生、对于活着的一份全新解读,仅仅是从正能量的方面去审视自己的人生态度,但通过这次投稿和发表,我明白了,重生无处不在,每一次突破自我都是重生,每一次格局的改变都是重生,只有经历一次次的重生,才能渐渐接近那个更好的自己。
 破茧成蝶,这条路很长很长,只希望自己能一直有勇气走在路上。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