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当奴才,你也配!
钱杰
  笔者收藏有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的《“知道了”——朱批奏折展》一册。在这本用铜版纸彩色精印的珍贵的清史文档资料中,有两份来自同一位大臣的奏折,让人看后忍俊不禁。
  雍正元年(1723)三月初九日,湖广总督杨宗仁(1661—1725)向皇帝上了一个“奴才叩首恭请皇上圣安”的请安折。
  刚刚登基的皇帝除了礼貌地回复“朕安”之外,着意用朱笔将这位封疆大吏自称的“奴才”两字,圈改为“臣”,并在一旁写道:“向后称臣得体。”
  还不到一个月,同年四月初五日,这位杨大人在同样的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请安折上,仍然执拗地自称“奴才”。
  勤快而敏感的雍正再一次亲笔将杨大人的自称改为“臣”,又一遍朱批提示:“称臣得体。”
  让谁看,也能感觉出皇帝的些许不耐烦和不客气来。
  杨宗仁总督请安或奏事应当称“臣”。但他却在皇帝已经专门提醒“大哥你别再自称奴才了,朕都要吐了”的情况下,还是固执地一而再地自称“奴才”。“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实在是不懂他的心。
  无独有偶,喜欢“谈红说事”的王蒙先生专门出过一本书,书名就叫《不奴隶,毋宁死》!
  王蒙在这本书的“后记”中解读说:《红楼梦》里的许多奴隶,尤其是有头有脸的女奴,都视不再当得成贾府奴隶为奇耻大辱,都有一种“不奴隶,毋宁死”的刚烈。这是人性的奇观。着实可叹可悲可恸,让人恨不得为此哭一鼻子。
  例如坠儿,例如司棋,例如晴雯……都是可悲可怜的女奴,但一说让她们走、不让她们在园子里当奴隶了,立时无一不呼天抢地、哭哭啼啼、如丧考妣。
  最极端的当然是金钏。前脚王夫人赶她走,后脚她就跳了井。
  奴隶、奴才,都带个“奴”字。“奴”久了,就有“奴性”。你忽然不让他当“奴”,可不就如同要了他的性命一般。
  正是:
  自古奴性不分等,
  高官小吏大头兵。
  不许为奴真要命,
  丫鬟跳井大佬薨!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