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薛宝钗遇上刘姥姥(上)“千里之外 ”
钱杰
  按:
  《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进入了今年的高考“全国甲卷”语文作文试题。
  当然此题考的不全是《红楼梦》。是借“大观园题对额”试一试“贾宝玉的才”这个经典片段,来试一试我们今天的“高考生的才”。这个“才”就是同学们的文学底蕴、艺术观察、青春阅历和人生体悟。这是一道多年来高考中少见的好作文题目,令人眼前一亮。
  “搜书志”认为,在知识摄取“手机化”、阅读习惯“快手化”、语言表述“抖音化”的今天,网络上带给我们的那些所谓“知识”“信息”里,多余的甚至有害的东西太多。还是得鼓励孩子们多看看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这才是咱真正的文化家底子、艺术传家宝。
  所以,我们的“搜书志”还是继续谈《红楼梦》。
  有读者说:不要老说贾宝玉、林黛玉了,多俗啊。
  好嘞,咱今天开始,说一位“雅人”——刘姥姥! 
  
  
  
  一百二十回本里,刘姥姥至少六次进荣国府。
  第一次:第六回“一进荣国府”,纯是为穷困所迫,上门哀告求助。
  第二次:第三十九回至四十二回,是满怀乡下农家收获的喜悦,“平等”地进城来“串门走亲戚”。还没空着手来,带着不少瓜果菜蔬,来感谢、慰问、走访、联络。
  第三次、第四次:在第一百一十三回,贾母仙逝,刘姥姥闻讯登门吊唁;凤姐病重,向她托孤。见到巧姐儿,说到此前一两年,巧姐还向姥姥要“隔年的蝈蝈儿”。说明之前至少还来过一两次。这时,形势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宁国府遭查抄,荣国府已颓败,即使在刘姥姥这样一个村妇跟前,也变得像是弱势群体了。
  第五次、第六次:均在第一百一十九回。贾环、王仁几个坏家伙要把巧姐卖给一个外藩王爷做妾。刘姥姥及时赶到,不负王熙凤托孤重任,毅然将巧姐接到乡下藏匿。危机消除,老人家又亲自将巧姐送回。这便又是两进。
  所以,说刘姥姥是贯穿全书的一个重要人物、一条重要线索,毫不为过。尽管她在荣国府这样一个“钟鸣鼎食之家”面前,一度显得是那样卑贱、粗俗、可笑、可怜。
  刘姥姥的出场,是文学史上一大奇观。
  曹雪芹写她的出场,是这样说的:
  “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事虽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哪一件事自哪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荳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
  作家王蒙评论说,这是用的“元小说”的写法——把小说的创作初衷、写作中遇到的困扰以及如何想法解决,包括手头素材的掂量、开篇角度的取舍、下笔分寸的拿捏等等这些思索过程,都一并写进小说里。如同厨师烹饪,把一道菜品上桌前的流程经过,从去菜市场购买食材说起,到如何掂勺下锅、拔丝浇汤,一并告诉食客了。
  这里有个小小问题,就是“千里之外”这四个字。
  这个“千里之外”看来不像是空间距离。刘姥姥以耄耋之年,能“六进”荣国府,说明她在乡下的茅屋草舍与荣国府虽有“城乡差别”,但实际路程不算太远,否则不会这么轻巧地抬脚就来、拔腿就走。
  当然,“千里之外”也可以理解成关系的疏远、感情的淡漠。是不是说刘姥姥“小小一个人家”与荣国府的关系,其实是“八竿子打不着”?
  可曹雪芹紧接着又说,刘姥姥家还是“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个“瓜葛”还不单是刘姥姥的亲家也姓王、当年做小京官时攀附王夫人家“连了宗认作侄儿”,而且刘姥姥的女婿狗儿还曾为王夫人的管家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出过力。王夫人和周瑞家的也都承认有这些个“瓜葛”。那她与荣府的关系就不是“八竿子打不着”,更非远得到了“千里之外”。
  当然还可以从语法角度看。但在“字字看来皆是血”的《红楼梦》中,这“千里之外”四个字会仅仅是“芥荳之微”的骈俪对仗?我可不敢这么认为。
  那么,这个“千里之外”的意思,又落在哪里呢?
  我觉得,还得以那常用来评价《红楼梦》写作技巧的八个字——“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来解读这里出现的这个“千里之外”,似乎还心安些。
  请看下回:薛宝钗遇上刘姥姥(中)“她为什么不笑”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