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张人骏曾参与创办香港大学
张海鹰

  百余年前,在香港大学创办时,有位叫张人骏的人功不可没,他在创办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慨然捐出二十万港元,成为第二大捐款个人。在他的带动和倡议下,至香港大学正式开学时共收到捐款一百四十七万元。张人骏还出资在香港大学设立了二十五个奖学金,远多于孙中山先生于一九一五年设立的五个奖学金,成为香港大学主要的奠基人之一。
  张人骏(1846-1927),字千里,19岁中举,23岁进士及第,官至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张人骏祖籍无棣县张家码头村,他任山东巡抚时,第一次回张家码头村寻根祭祖,捐银修缮了张家祠堂,赠送精美香炉一个、香筒一对及蜡台一对。他在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期间,第二次回故乡探亲,与村族长共同拟定了张家码头张氏后人起名排序一百字,并赠送题有“两江总督”“南洋大臣”鎏金灯两对。
  张人骏政绩卓越,不但是敢于同列强抗争的外交大臣,还是近代教育的支持者和推动者。除了捐款参与创办香港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外,他还在山西、广州等地主持兴办学堂,提倡实用科学。
  卢吉(1858-1945),也译作卢押、卢嘉、鲁吉等。英国人,生于印度,毕业于英国皇家军事学院,因功被封为爵士,英国派驻香港的第十四任港督。
  卢吉任港督时期,正是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高涨时期。受孙中山革命活动影响,香港民众思想十分活跃。另外,当时西方列强争相在中国成立大学,卢吉认为英国也应该在香港设立一所大学。
  清光绪三十四年一月十七日,卢吉在圣士提反书院颁奖典礼上发表演说,提出创办大学的建议。“英国占领香港以后,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活动中心限于商业交易,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不关心,所以有人称港英政府是‘商业政府’。”(《香港史略》)据有关资料记载,香港最早的一所英文书院是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从马六甲迁过来的,由英国教会人士主办。卢吉任港督前十年,即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三十二年(1906年)香港教育处于衰退和停顿状态,学校不但没增加,反而减少了,全港也只有学校85间。
  卢吉估计,创建一间大学需要一百万元作为基金,另外还要建筑、设备费用,政府只可拨给土地,款项无法支付。所以,卢吉邀请中西商界人士参加募款委员会,发动华人捐款开办香港大学,主张“为中国而立”,并答应文科、理科、医科和工科全设。
  卢吉的提议很快得到海内外各方人士的积极响应。两广总督张人骏和省港工商界觉得成立香港大学有助于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科技,使中国自强。在英国政府和其他香港英资(如汇丰银行、太古股份公司)支持下,卢吉最终筹得足够资金筹建大学。
  第一位响应卢吉创办大学的居港印度籍商人么地爵士原以为自己捐出的十八万港元是最大的一笔捐款,后来获知捐款最多的却是两广总督张人骏时不甘示弱,增加捐款至二十八万港元,保持了捐款首席位置。
  清宣统二年(1910年)三月十六日,香港大学在港岛般咸道校址举行建校奠基礼,卢吉亲自主持,并自任校长。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十一日,香港大学正式成立开校,为香港和内地教育英才。首届全校只有学生72名,最初开办医科、文科、理科和工科等四个学院。
  香港大学自中华民国元年正式成立至今的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桃李遍天下,为香港繁荣和祖国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华民国十二年(1923年)二月二十日,孙中山应香港大学学生会邀请,造访母校,并在香港大学大礼堂(今陆佑堂)发表历史性演说——《革命思想的诞生》。身穿马褂、头戴毡帽的孙中山先生一开始便用英语说:“我有如游子归家,因为香港与香港大学是我知识诞生之地。”香港大学的创立,把香港高等教育带进了新时代;辛亥革命的爆发,孙中山把中国带进了新的时代。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8岁的张爱玲首次踏足香港,入读香港大学文学院,选修中文及英文科,成绩优异。香港沦陷后,香港大学变成临时医院,张爱玲担任看护,见尽人生百态。不久,她便返回上海并将在港大的亲身经历写成《余烬录》,这是她涉足文坛前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唯一一篇作品,“两年多的香港经验,已成为张爱玲绽放一生光华的重要阶段”。
  现香港大学博物馆关于张爱玲有如下的文字介绍:“1939年,张爱玲入读香港大学文学院,选修中文及英文科,成绩优异,获颁何福奖学金及NemazeeDonorScholarship,足以应付学费负担。唯完成首两年课程后,1941年日军入侵香港被迫停学,翌年返回上海。”张爱玲的小说《色戒》,便包含了她很多大学期间的感悟。
  在此需要提一笔的是,张爱玲虽生于乱世,然其家族曾显赫一时,可谓“高门巨族”。其祖父是与张之洞、左宗棠齐名的“清流健将”张佩纶,外祖父是晚清重臣、洋务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的李鸿章。
  张爱玲与香港大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张人骏还有血缘关系。张爱玲在散文《天才梦》里回忆:“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我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下来。”这文中的满清遗老,据称就是指张人骏。张爱玲的曾祖父张印塘与张人骏的祖父张印垣是为同胞兄弟,也就是说,张人骏与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为叔伯兄弟,张爱玲是张人骏的堂侄女。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