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点多、线长、面广,各级各部门必须紧紧围绕创建目标,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务实苦干、精益求精,以优异的工作状态、工作机制、工作成效,做深做细做实各项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把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推动文明创建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轨道。
要弄懂吃透创建标准。只有真正知道“考什么”,才能知道“差什么”,应该“做什么”。2021年中央测评体系做了较大调整,2022年版测评体系操作手册也有很大变化,要真正把创建指南和评分手册研究透、分析好、把握准,现场点位准备什么、市民满意度涉及哪些方面,等等,每一项测评指标都要一清二楚、明明白白。要全面落实测评指标要求,“硬件”与“软件”建设一起发力,逐条逐项完善方案、开展攻坚,大力推进专项行动,建立完善常态化、制度化体制机制,全力提升创建质效。
要实施全过程跟踪问效。各项任务指标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精细化落实,建立健全问题收集、梳理、分类、处理“全过程”机制,实行闭环管理。各部门要树立“一盘棋”思想,落实目标责任制,对创建工作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责任主体,使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高标准、严要求、精细化开展跟踪问效、巡查监督,确保反馈的各项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对整改措施不得力、成效不明显的,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推动文明创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要着力化解“老大难”问题。认真梳理创建中的难点问题、突出问题,特别是制约城市管理的“老大难”问题,要做到强作风、敢担当,逐一建立台账、集中研究解决,让市容环境更美、城市品质更高、市民生活更好。要重点解决垃圾分类不规范、清运不及时、绿化带垃圾屡清不绝问题,坚决破除小广告、牛皮癣、空中蜘蛛网,加大城市更新力度,不断提升承载能力、完善服务功能。要解决好乱停车、难停车、还堵车等问题,合理规划停车设施,强化电动车监管,确保市民出行“舒心不堵心”。
要抓好常态长效机制建设。要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与文明城市标准、要求相匹配的体制机制,防止出现前面创后面退、边创边反弹问题。建立完善环境提升机制,把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结合起来,着力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清朗健康的文化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建立完善动态监督机制,健全综合与专项、随机与定期、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巡查督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精准交办问题、彻底解决问题。建立完善严管重罚机制,定期对各地区、各条块、各部门的创建工作排名打分、通报公示、奖优罚劣,建立健全面向社会和责任单位的曝光惩处机制,让当事人、责任人点到痛处、受到教育。建立完善台账管理机制,把档案材料管理纳入日常、抓在平常,准确、全面、及时、完整记录各项创建活动。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全国文明城市是展现城市形象的“金字招牌”,也是践行为民情怀的“民心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坚定创则必成、志在必得的勇气和信心,发扬持之以恒的拼劲、责无旁贷的担当、真抓实干的品格,推动滨州城市文明全面提升,为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注入文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