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孝子董永
侯玉杰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此,儒家学说开始占据社会的统治地位。儒家学说的核心之一是孝悌文化,忠孝一体。孝即是忠,忠即是孝,忠于君父就是忠于国家,就是大孝。孝敬父母,兄友弟恭,是小孝。当忠孝不能两全时,就要先大家后小家。朝廷选拔官员,要举孝廉,从孝子中选拔。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孝子楷模不断涌现,其中,博兴人董永就是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是著名的二十四孝人物。因为戏剧、电影等作品的宣扬,作为《天仙配》的原型人物,真实的人物董永演变为神话人物,在民间几乎是家喻户晓。
  董永事迹
  董永,今博兴县陈户镇董家庄村人,生活在西汉时期。董永家境比较贫困,早年丧母,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体弱多病,为了照顾父亲,每次下地,他都用车子载着父亲,以小罐盛水,为父亲解渴。自己劳作时,就把父亲推到地头的树荫下。他一边劳作,一边照顾父亲。父亲去世后,因为无钱办理丧事,董永自卖自己,这就是著名的“卖身葬父”。董永的孝行感动了许多人,有一位妇人听说后,主动要求嫁给董永为妻。董永的事迹传扬开来,成为社会孝行的典范,被政府树为孝子楷模,以政权的力量进行推广,以教化人民。
  最早记载董永事迹的是西汉大学问家刘向,虽然他的《孝子图》已经散失,但是关于孝子董永的文字流传了下来,再被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曹植收录在《灵芝篇》。到晋朝时,文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将董永的故事进行了完整的记述,后来的戏剧、小说以至于电影等,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创作完成的。
  典籍里的董永
  在《山东通志》《博兴县志》《长山县志》以及《搜神记》等典籍中,相关董永事迹的记述大体相同。
  其一,《孝子传》原文是:“董永者,少偏孤,与父居,乃肆力田亩,鹿车载父自随。父终,自卖于富公以供丧事。道逢一女,呼与语曰:‘愿为君妻。’遂俱至富公。富公曰:‘女为谁?’答曰:‘永妻,欲助偿债。’公曰:‘汝织三百匹,遣汝。’一旬乃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女也,天令我助子偿人债耳。’语毕,忽然不见。”这是《敦煌变文选注》中引用的《法苑珠林》引用的汉朝刘向的《孝子传》原文。
  其二,《搜神记》原文是:“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其三,康熙《博兴县志》原文是:“董永,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从人贷钱一万,约以身佣,既葬,道遇一妇,求与永为妻,永与诣钱主,主令织绢三百以偿,一月而毕,妇辞永曰:‘我,天之织女,因君孝,上帝令我助君偿债。’忽凌空去。永墓今在崇德社,去墓数里有董家庄,永故宅也。皇清康熙四年,知县蒋维藩重建祠,祀之,以劝民孝。”该文中的“永墓在今崇德社,去墓数里有董家庄,永故宅也”是确定董永是博兴县陈户镇董家庄的依据。董家庄原有董公庙,有墓碑,因年深日久,早已不存。1936年,博兴县县长张其丙重修《博兴县志》时,重新立碑,此碑尚存。
  实物里的董永
  最权威的出土文物证明董永实有其人,籍贯是博兴人的证据是嘉祥“武氏石刻”。嘉祥武氏墓群石刻是东汉时期武氏家族的墓地石刻,统称“武氏墓群石刻”,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武氏祠后壁画像中有董永“鹿车载父”“肆力田亩”的场景。该石刻的刻字“董永,千乘人也”,是证明董永是博兴人的法定证据。
  为了纪念孝子董永,教育后代,在封建时代,人们用的主要方式就是保护墓地和修祠建庙。在全国范围内,主要有四处董永墓,分别在博兴、长山、鱼台和孝感。地方志书中记载董永最传奇的是长山县。清朝嘉庆《长山县志》明确记载董永是长山县张家庄人,“董孝子祠,在城南三十里,明成化十五年知县张誉募义民许杲增建,嘉靖三十七年贡生孟峦修,国朝康熙三十一年善人石慎修。祠西北三里许有槐荫碑,相传即织女下配槐荫遇合处。”长山县的董永墓在县城南三十里处,具有传奇色彩。在墓的周围十余里内,深秋无霜。《山东通志》为此感叹说:“永墓凡四见矣。然不霜之事,他处未闻也。”
  遗韵流芳
  1987年4月5日至7日,“汉孝子董永及其故里论证会”在博兴县举行,形成结论:“董永实有其人,故里山东博兴”。
  博兴县以董永故里为自豪,孝文化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1988年建成白色大理石材质董永雕像,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仙女送子的故事。2002年,博兴县举办了首届“中华博兴汉孝子董永奖”评选活动。是年,国家邮政局在博兴举行“民间传说——董永与七仙女”特种邮票首发式。该特种邮票共5枚,分别是“孝心感天”“下凡结缘”“织锦赎身”“满工还家”“天地同心”。2003年,博兴县举办了第一届董永文化旅游节。2008年,博兴县文化馆上报的民间文学“董永传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孝中有两个人与滨州关系密切。一位是董永,另一位是晋朝的王祥,他卧冰求鲤,官至太尉。王祥年轻时,曾经在今天的滨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王祥店村居住,该村即以名人命名,到民国期间,这里的王祥庙依旧香火很盛。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史研究院(滨州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原文采自《滨州百名历史人物》,略有修改。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