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李淑霞通讯员张锦锦报道)20世纪三四十年代,邹平临池青壮年自发成立了一支抗日队伍,历经大小无数次战斗,被称为“边联中队”。同样在临池镇,高大姑“刮海寻父”的孝德故事在红庙等村广为流传……
临池镇位于邹平市最南端,长白山中南部东麓,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为进一步挖掘、整理和保护边联中队红色文化、红庙德孝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凝聚“在知爱建”强大精神合力,7月21日,邹平市临池镇召开《边联中队(连环画)》暨孝文化节座谈会。
会上,滨州市作家协会顾问杨秉任,临池镇全国书香之家获得者、山东历史学会会员宁治春,临池镇中心小学副校长李峰等介绍了《边联中队(连环画)》创作过程;来自宣传、文旅、文联、作协、美协等部门评审领导、文史专家分别就连环画风格、人物形象、画风以及孝文化节阵地提升、丰富活动内涵等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边联中队是由临池镇东兑村部分青壮年自发成立的一支抗日队伍,他们及时与共产党领导的清河军区联系,以白云山周围的东兑、西兑、梁家、北园、大洞、小洞、大房、小房等村庄为基点,同日本侵略者及其伪军展开了英勇的斗争。边联中队先后发动了奇袭大临池、吕家村设伏、桥子村伏击战、攻打北台据点、东西高遭遇战、奇袭安家火车站等战斗,并在战斗间隙积极发展党组织,于1943年春在小房村组建了临池一带第一个党支部。目前,临池镇在东兑村边联中队成立旧址立碑纪念,每年都会组织机关干部、退役军人以及中小学生上山祭奠先烈,聆听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日故事,接受红色文化精神洗礼。
临池镇不断深入挖掘、保护边联中队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召开边联中队红色文化保护座谈会,借势南部山区旅游道路、白云山隧道工程,协调邹平市文化和旅游局提前规划建设红色文化阵地。杨秉任历时3个月走访10个村,采访4名边联中队老战士、20余名90岁以上老人及边联中队抗战老兵家属,并查阅刘宝英回忆录《战火中铸魂》以及《邹长抗日烽火录》《邹平文史资料选辑》等系列书籍,搜集整理完成5.2万字材料。
其间,先后组织召开三次边联中队红色文化研讨会,邀请市委党史研究院、文联、市内文化名人进行充分研究讨论,为进一步创作好边联中队系列红色文化作品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邀请临池籍、曾任山东省文艺出版社编辑的董迺德编辑248章连环画脚本,邀请临池籍牛延武、李峰等美术老师进行绘画,完成了《边联中队(连环画)》初稿。该镇对边联中队红色文化的挖掘创作,吸引了北京一家电影拍摄公司,目前已经完成电影剧本初稿。
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临池镇,特别是红庙村、兴安村、高旺、古城及周边,流传着高大姑“刮海寻父”的孝德故事。后来,人们为纪念高大姑至亲至孝之德,专门在红庙村建起“高大姑庙”,又称“高孝祠”,久而久之,这里就兴起了以彰显孝道为主题的红庙庙会。
近几年,临池镇因势利导,举办孝文化节,评选“德孝人物”,对高大姑为代表的德孝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弘扬,将其转化为积极向上、凝聚民心的文化力量。目前,当地已举办35届孝文化节,评选出73名德孝人物。每年活动举办期间,有文艺演出、戏曲表演、商贸交易等,吸引上万名群众参加。
下一步,临池镇将紧密结合“在职爱建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在临池、知临池、爱临池、建临池,不断加大对边联中队红色文化以及红庙德孝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在已开设3期《於陵讲堂》讲解於陵文化、德孝文化、边联中队红色文化基础上,继续聘请地方文化名人,深入诠释、解说临池地域文化。打造文化双创基地,开展红色故事大赛,举行主题演讲比赛,创作一系列体现临池地方特色文化的短视频,提升临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积极争取融入邹平南部山区旅游开发大格局,以文化助推经济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富强文明新邹平贡献临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