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滨城区检察院坚定落实“双赢、多赢、共赢”的执法理念,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业务,将公益诉讼工作融入党建活动,并及时转化为公益诉讼工作创新规范发展的实绩和为民服务的成果,办理的多起案件被最高检、省市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在推进党建和业务融合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突出谋篇布局,探索融合新机制
滨城区检察院立足公益诉讼职责,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成效作为检验党建质量的重要标准,强化贯彻落实上级检察机关决策部署“最后一公里”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自觉,树牢融合理念。
针对销售不合格口罩问题,督促相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该案被评为全省涉疫情防控典型案例。
以办案保障到位、机制到位、程序到位作为党建业务融合的有效载体和平台,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做到中心工作聚焦在哪里,群众关切聚焦在哪里,党的建设就覆盖到哪里,公益诉讼阵地和服务就开展到哪里,搭建融合平台。
聚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高质量发展,出台服务保障9条措施,针对黄河滨城段河道内存在的乱搭乱建问题,成立党员先锋队全面摸排线索,依托“河长+局长+检察长”对接机制,督促拆除违章建筑,保障黄河河道行洪。
出台《关于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实施办法》,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从“围绕型”向“融合型”转变,将党建工作和公益诉讼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并与公务员平时考核、检察业绩考评相结合,实现目标同向、工作同商、资源共享、项目共建,将党建工作成效鲜明体现在重点工作、难点任务的顺利完成中。
突出知行合一,增强融合渗透力
该院实行办案团队周学习制度,由思想素质好、办案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党员担任值班学习组长,党组、党支部强化对办案团队的指导督促,探索开展“理论加油站”“思想讲习所”“学习分享会”等特色活动,做到理论知识、党建知识培训必授、例会必学、党课必讲,切实织密党建业务融合“小网格”,深耕理论武装。
在学习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过程中,办案团队与教育、学校等多部门共商共议,在全市率先聘请39名副校长担任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观察员,推动解决校园周边食品摊贩及违规销售烟酒、彩票等问题,让检察司法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选树、党员承诺践诺等活动,对政法英模崔爱芹等同志及时举办事迹报告会,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为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党支部运用学习强国平台实现理论“线上学”,使用党建微信平台实现组织生活“线上过”,推行“支部学堂”实现学习资料“线上传”,把学习和实践的平台拓展到办案前线阵地,确保办案学习两不误、两促进,拓展创新载体。
突出红色引领,服务民生零距离
滨城区检察院注重在等内、等外领域多方位探索与保护中展示党员风范,提出诉前检察建议100件,督促修复受损土地资源30余亩、落实从业禁止决定22人,推动解决城市道路安全、饮用水卫生、医疗废水排放等一批不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针对网络餐饮服务经营不规范问题,督促整治不合格餐饮单位1000余家,该案入选第十五届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第九届中国十大公益诉讼,并被最高检确定为典型案例。
创新建立“刑检+公益”、诉前建议圆桌送达、“约谈型”诉前会议等办案模式,为全省公益诉讼工作提供了滨城标准。探索实行公益诉讼公开听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增强公益诉讼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与公正性。如,针对饮水机存在的卫生安全隐患整改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律师、水务专家及公益诉讼观察员作为第三方代表,对公益诉讼案件整改效果进行评估,督促整改到位。
充分发挥党员能动性,不是简单的就案办案,而是更加注重案件效果的延伸、系统的构建与源头的治理。针对服刑人员违规领取养老金问题,在督促行政机关追缴违规领取的基本养老金的同时,牵头制定全省首个跨区域涉服刑人员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协作机制,从根源上督促服刑人员养老金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滨城区检察院第一党支部第四党小组组长、第四检察部主任崔爱芹表示:“做好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工作,我们既用党建来指引公益诉讼的正确政治方向,又用全面、协调、充分的检察履职来推动党建工作向深处开展。真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把党组织的凝聚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具体的案件办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