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传承红色文化坚定为民初心增进人民福祉服务社会发展
  (上接第一版)
 在离杨柳雪村1公里左右的乌龙堂村,1939年秋诞生了滨县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乌龙堂村党支部;同年12月,根据中共鲁北地委指示,为更好地开展对敌斗争,在乌龙堂村成立了中共滨县工作委员会,随后建立了滨西区委、滨北区委,逐步形成了“南有乌龙堂,北有沙窝张”党领导革命工作的良好局面,星星之火在鲁北农村形成燎原之势。
  在这块红色沃土上,深厚的红色资源成为杨柳雪镇人大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为民办实事的优势资源。他们充分利用不忘初心党性教育基地和乌龙堂村党支部旧址,定期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宣传红色文化、讲述革命故事,让红色文化有序传承,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坚定了各级驻杨柳雪人大代表的为民初心。
  杨柳雪镇人大主动扛起为群众谋福祉的责任担当,以“红旗精神”激励代表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心贴心了解群众诉求,实打实推动解决群众困难,紧紧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治理等各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各项法定履职活动。杨柳雪镇人大将乡村振兴研讨学习活动与代表活动融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提升履职能力,建好人大代表传承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活动平台,贯通密切联系群众“最后一米”,架起一座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无障碍沟通交流的“连心桥”。
  牢牢把握增进人民福祉,强化人大工作和代表活动服务意识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杨柳雪镇人大切实把人大工作和代表活动聚焦落实到为群众谋福祉上来,切实把人大代表组织起来、活动开展起来、作用发挥出来、形象展现出来,不断提高人大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
  聚焦助力乡村振兴,紧紧围绕和充分发挥杨柳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的核心带动作用,杨柳雪镇人大围绕产业振兴、集体增收组织开展代表活动、发挥代表作用。通过人大代表牵线搭桥,杨柳雪、关头韩、于家胡同等自然村实现了全村耕地整建制全部流转,3个自然村年集体收入都达到10万元以上,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极大推动了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杨柳雪智慧果园、国盛农业科技种植基地、红色基因优质棉产业基地等一大批特色农业产业项目纷纷落户杨柳雪镇。
  特别是今年3月,杨柳雪镇人大积极探索和创新村级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机制,依托西辛庄村大棚果蔬产业发展优势,创建西辛庄乡村振兴人大代表特色联络站,致力于打造特色产业振兴“西辛庄样板”,目前已吸纳驻站代表8名,其中区级人大代表4名、镇人大代表4名。
  西辛庄人大代表联络站创建以来,进一步明确人大代表联络站服务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找准职责定位,充分发挥驻站代表积极作用,引进了非遗传统文化项目布老虎加工项目,建立了培训孵化创业基地;积极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大棚果蔬种植及特色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改良种植模式、丰富种植品种,助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积极对接邹平三斋酱菜食品有限公司商谈黄瓜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壮大集体收入,增加群众收益。
  杨柳雪镇人大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植根于人民的独特优势,按照“红色文化+产业振兴”发展思路,深入群众开展联系走访,积极反映群众呼声,努力帮助群众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同时,不断健全完善人大代表“家、站、点”三级阵地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做细做实基础工作,努力践行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服务群众的初心和使命。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