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局,下的是初心,看的是谋略,关键在布局。
要下好民生这盘棋,理亦如此。
复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的民生“棋局”可以发现,我市坚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初心不动摇,以解群众的急难愁盼之需为纵轴,以谋群众可感受的实惠便利为横轴,于纵横“棋局”之间挥斥方遒,用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民生投入、出台惠民政策、落实民生实事,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民生需求,实现教育、就业、“三保”、医疗、疫情防控等民生领域“破局”。
一个个真实的数据,一件件落到实处的工作,一声声满意的回应,释放的是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标注的是人民至上的感情刻度。
十年的民生“棋局”,步步谋民之利,招招解民之忧。看过程,这盘棋下得举棋若定;看结果,群众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锚定教育是榜首民生的“棋局”,高质量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9月8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永祥在全市庆祝2022年教师节大会上指出,“教育先行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是品质滨州的应有内涵,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首要位置……落实教育先行,必须全国一流。”
牢牢锚定教育是榜首民生的“棋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聚焦教育资源“扩增培优”、民生改善“提额升温”、全面育人“提质减负”、服务发展“赋能加速”重点布局,落子时往细处争,让高质量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在我市,最漂亮的建筑在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幸福的群体是学生。
十年来,我市教育民生不断优化。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从2010年的55.6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75.58亿元,增长了35.76%;共计投资200余亿元,先后实施校舍安全、标准化建设、教学仪器更新、“两热一暖一改”、义务教育“薄改提升”工程、足球进校园、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全力改善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
十年来,我市教育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我市坚持“五育”并举,进一步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实施“一生一案”育人工程,把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落到实处,在育人方式上实现重点突破。划定学校教学管理“底线”“红线”,持续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严格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扎实推进“双减”政策落地,在学校管理水平上实现重点突破。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滨州模式”,发挥教育质量评价导向、诊断和改进作用,科学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教育评价改革上实现重点突破。
十年来,我市教育改革创新持续深化。
我市各类教育实现了协调发展,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全面完成无证园和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任务,适龄儿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7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3.76%;全市10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8.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64%,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全面起势,“五院十校N基地”的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格局基本形成,以滨州理工大学(筹)为代表的高等教育“十校”建设全力加速。
抓牢就业是最大民生的“棋局”,全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稳中向好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则人心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把稳就业放在“六稳”“六保”首位,坚持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千方百计扩就业,全力支持大众创业创新,落子时求稳求好。截至2022年8月底,全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52.6万人,全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稳中向好。
在我市,就业渠道不断扩宽,就业服务持续优化,创业扶持力量愈强。
坚持实施多样就业援助,实现政府兜岗。我市把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摆在稳就业的优先位置,采取青年见习、实习实训、三支一扶等举措,支持大学生就业。同时,开展失业保险“扩围”行动,着力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累计为14.2万人发放失业补助金4.2亿元。
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实现援企稳岗。我市先后6次开展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连年增加,其中“十三五”时期累计发放稳岗资金1.9亿元,2020年资金发放额达到2016年的近7倍,政策覆盖率始终保持全省第一位。连续9年延长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多次出台政策减免企业社保费、缓缴社保费,推动了稳岗就业和经济发展。
支持大众创业创新,实现全面拓岗。我市实施“创业渤海、乐业滨州”行动,优化创业扶持政策,构建起了创业补贴、创业贷款、创业培训等政策体系。同时,连续3次提升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发放金额连创新高,特别是2020年疫情发生期间,创业担保贷款发放达到16.14亿元、是2012年的19倍,一次性创业补贴发放2786.6万元、是2014年发放额的145倍,扶持了14860名创业者成功创业,带动近5万名群众就业。
兜牢保障是民生底线的“棋局”,“三保”水平全部跨入全省第一方阵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为实现弱有所扶、困有所助、病有所保,我市坚持兜牢各类民生保障的底线,在这盘“棋局”一纵一横之间,落子时讲究细密,将民生保障网络织密扎牢,为群众兜住底、兜好底,实现社保、医保、低保“三保”水平全部跨入全省第一方阵。
在我市,各类民生保障工作开展得不仅有力度、有速度、有高度,更有温度。
看社保,我市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应参保人群全覆盖。
我市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了统筹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和职业人群全覆盖的工伤保险制度。截至2022年8月底,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26.02万人,其中职工101.99万人、居民224.0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2.05万人。与2012年末相比,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总参保人数分别增加120万余人、30万余人。
看医保,我市系统提升待遇标准,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普通门诊、门诊慢性病、住院等基本医保待遇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我市将职工普通门诊报销限额从1500元提高到3000元,位居全省第1位;居民门诊慢性病报销比例从50%提高到65%;居民大病保障筹资标准从每人81元提高到每人90元;参保企业女职工生育3孩费用纳入生育保险支付。我市还不断扩大门诊慢性病保障范围,居民从20种扩大到48种,职工从38种扩大到56种,将居民高血压、糖尿病“两病”用药纳入保障。
再看低保,我市全力做好低保兜底,城乡低保标准之比缩小到1.28:1,农村低保标准动态稳定高于省定扶贫线。
我市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目前的953元/月和745元/月;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有效治理“漏保”“错保”,促进低保政策规范落实。坚持提高特殊人群福利保障标准,对全市散居和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费、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60-99周岁低保老年人补助等保障标准均进行了调整提高,让鳏寡孤残群众生活更有靠头。
坚守健康是民生底色的“棋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人为本,稳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着力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落子时往大处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全市人均期望寿命由2012年末的77.01岁增至2021年的79.05岁。
在我市,群众不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更能享受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坚持健康至上,我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2021年底,全市医疗机构实有床位数增至2.67万张,在岗卫生技术人员增至3.06万人。我市不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建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5处,运行“名医基层工作室”42个;全市乡镇卫生院有85.6%达到国家基本标准,31.1%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推荐标准达标率居全省第5位;社区医院实现市域全覆盖。(下转第二版)
我市社保、低保、医保水平全部跨入全省第一方阵。图为医保窗口工作人员为市民讲解“职工长护险”相关政策(资料片)。(记者张丹丹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