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丁春贵通讯员刘清泉刘晓惠报道)记者在11月1日召开的全市发展改革工作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促投资、稳增长、调结构、保生态、推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为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交出了一份合格的“发改答卷”。
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部”
高质量编制实施“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多个专项规划等重大规划,积极争取将我市一批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大布局纳入国家和省重大规划盘子;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意见、方案及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指挥部办公室牵头作用,创新建立经济运行调度督导机制,研究出台我市三批134项“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为应对疫情、助企纾困、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10年间,全市经济运行始终保持了稳中向好的主基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9%,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2020年以来连续9个季度高于全省平均。
当好推动发展的“项目部”
创新建立“指挥部+专班”重大项目推进机制、问题闭环解决机制、项目过堂点评机制等,构建起强有力的重大项目建设攻坚体系。10年间,全市累计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551个、总投资超1.7万亿元,其中争取省级重点项目359个、总投资超4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7%,特别是2020年以来增速连续22个月列全省前4位,2021年以来连续1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谋划推动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构筑起“六高五铁十专线十高速”、港口机场立体联通新格局;全力做好资金项目争取工作,累计争取无偿资金122.8亿元,惠及93个领域、1259个项目。争取农产品关税配额数量连续18年居全省第1位。2019年以来,滨州累计通过国家审核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320个、债券资金需求2881.58亿元,是唯一连续3年保持在全省前5位的市;累计争取债券资金606.94亿元,惠及525个项目,带动投资超3000亿元。
培育发展壮大“新动能”
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总体部署,全力落实“三个坚决”要求,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争先进位成效明显。在省对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单项位次连年攀升,2021年度“新旧动能转换”单项总分列全省第1位。
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加快推动,2021年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万亿元,全市“十强”产业增加值、“四新”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38.93%、36.74%、10.72%,分别列全省第5位、第2位、第1位。
新能源产业发展成效明显。2021年新能源发电量达72.37亿千瓦时,是2012年的12倍;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及发电量连续两年均居全省前列,每年生产的各种风电铸件和结构件为国内规模最大、产品链最全,入选首批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积极谋划推进装机规模2118万千瓦的鲁北(滨州)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建设。创新“六个一”工作机制,形成“一港四园”产业布局,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和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加快推动实施“大战略”
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以及“十四五”实施方案,构建了“10年规划+5年方案+1年要点”的制度体系,组建了“领导小组+指挥部+研究院”的工作机构。建立黄河项目储备库,谋划储备涉8个方面389个项目,其中22个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库。同时,积极对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等重大国家战略,成功争取一系列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倾斜支持。
落实生态环保“硬任务”
10年来,我市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今年将基本完成钢铁、地炼、焦化等6个重点行业转移、压减、整合关停任务;严格落实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五个减量替代”,7个园区通过省级沿黄重点工业园区认定评审。单位GDP能耗强度年均下降3.2%,全面完成能耗“双控”任务目标,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支撑了年均6.9%的经济增长。
推动改革开放“加速度”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重点改革向纵深推进。加强对口援青和东西部协作,为重庆奉节县落实援助协作项目32个,招引山东7家企业落户奉节,打造了鲁渝协作“升级版”奉节样本。
搭建改善民生“连心桥”
全力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能源保供和稳定物价各项工作。实施黄河滩区迁建工程,1.8万群众实现“安居梦”“致富梦”。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12年增长88.3%、121.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02,比2012年缩小0.36,低于全国2.5、全省2.26的平均水平,共同富裕基础不断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