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任斐
小小的一颗海盐粒或许并不起眼,但一颗颗海盐粒通过熔融等工序重新结晶聚合,再经过铸模、研磨、彩绘等工序在工人手中精雕细琢,却能变成一件件洁白晶莹、栩栩如生的工艺精品,实现从海盐到手造工艺精品的华丽变身。
在无棣县晟兴盐业有限公司,记者就见到了这样的盐雕。“从2013年推出第一代产品到今天,我们公司的盐雕产品已经更新到了第五代。”该公司部门经理高希辉介绍,研发盐雕产品,要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历史积淀。
无棣县位于渤海湾畔,有着广袤的沿海滩涂地,制盐历史由来已久。据《无棣县志》记载,姜太公封齐以后,在渤海西岸一带煮海制盐,把发展盐业作为基本国策之一,无棣成为当时重要的盐产地,海盐事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如今,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步伐的加快,盐的用途已不仅仅局限于作为食品和工业原料,而逐步向人们生活的多个领域延伸。2012年10月,无棣县晟兴盐业有限公司成立了海盐文化研发中心,走上了盐雕的研发之路。
一粒粒盐要想变身为盐雕,就好似过关斩将,需要攻克一个个难关。
“盐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经过一段时间会溶解,这就导致盐工艺品会产生流化,或再次析盐的现象。”高希辉说,盐自身的化学特性还会破坏成型剂,使盐不能与成型剂、造型剂共存,导致盐工艺品存放时间较短、难成型。难题摆在面前,该公司的技术人员并未退却,而是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合力攻关、潜心钻研,最终一一攻克了海盐易溶化、难塑形、表面粗糙等技术难题,研发出了使盐工艺品能快速成型,保持盐颗粒外观等特点的配方和制作工艺,并推动盐雕产品不断换代更新。
“第一代产品外观还相对粗糙,含盐量也少;第三代产品研发了保护釉,能保护产品表面不吸潮,更有光泽;第四代产品开始着色;去年研发的第五代产品工艺愈发精进,更加环保。”高希辉说。
在制作盐雕产品时,每一个步骤都讲究精雕细琢,每一个工艺都追求精益求精,容不得一点懈怠。从原料精选开始,一粒粒晶亮的大块海盐经过处理,一步步变成较为粗糙的海晶盐、精细的海晶盐,直到第22天才变成能用来制作盐雕的细腻海晶盐。随后,还要经过原型设计、熔融、结晶、精雕、铸模、研磨、彩绘、烤釉等数十道工序,最终才能呈现一件盐雕艺术品。
白如玉,亮如晶——如此形容盐雕艺术品最是恰当不过。
记者了解到,无棣县晟兴盐业有限公司的盐雕产品已有历史人物、佛像、动植物、浮雕牌匾、十二生肖、室内美化摆设等六大系列,共计600多个品种。无论是含有吉祥寓意的室内摆件,还是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造型艺术品,一件件盐雕艺术品都洁白高雅,晶莹圆润,既蕴含东方美学的优雅意境,传承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不仅如此,白如玉的盐雕艺术品还能向空气中释放负离子,净化空气,能够消除人们的疲劳和困顿,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舒缓情绪。
如今,盐雕作为弘扬无棣盐文化的主要产品,已经与文化旅游有机融合,成为独具无棣地域和文化特色的十大系列旅游商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