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渔民出海更放心 渔船管理更贴心
滨州海区渔区安全形势持续和谐稳定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张子强通讯员邱鑫光
  2022年以来,滨州市面对海上渔业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创新方法、强化措施,坚决扛牢政治责任,提升治理能力,守住安全底线,全力维护渔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了海区渔区持续和谐稳定。
  创建“安海党旗红”党建联盟,党员先锋队冲锋在前维护渔业生产安全
  市海洋发展渔业局积极探索党建和安全监管的深度融合,今年4月份,联合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在无棣县马山子镇岔尖渔港,共同组织开展了“安海党旗红”党建联盟创建活动。
  “安海党旗红”党建联盟实行党员村干部包保制,对海上捕捞全部进行编队作业,由村党支部全过程监管所有渔船,切实推动滨州市海洋渔船管控“四级包保”责任制落实落地;不断强化组织联建、活动联办、队伍联动、资源共享、机制衔接,积极开展“伏休开渔”专题党课、“蓝海+”守海护渔执法等系列行动,在党课教育、技术培训、渔船管理、安全生产等多方面加强合作,既有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又切实维护了海洋渔业生产秩序、保障了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市海洋发展渔业局以创建“安海党旗红”党建联盟为契机,成立“蓝海”党员先锋队,在疫情防控、抢险救灾、安全生产、海洋渔业执法、志愿服务等行动中冲锋在前,真正实现了把支部建在海面上、把党旗插在渔船上。
  下一步,该局将在“安海党旗红”党建联盟示范村率先建设渔船监管信息平台,并向全市所有沿海乡镇推广,加快构建渔船监管“五级网办”信息化新格局,有效提升全市“互联网+渔船监管”服务水平。渔船监管信息平台由包保责任人收录全部渔船基本信息,按时调度并填报渔船安全适航状况、出海动向、守法生产、进出渔港等动态信息,及时传递预警和资讯,随时上传渔船管理政策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通报涉外渔业、安全生产、交易出租、船舶坞修等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创新建设海上“蓝色救护驿站”,打造最强安全保障
  2022年,滨州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着力实施“蓝色救护驿站”平安建设惠民工程,创设“一船一员一驿站”模式,即每艘船培育一名红十字救护员、配备一个急救箱、建立一处船上急救驿站,努力缩短渔业安全救援生命线“最后一公里”。
  伏季休渔以来,在市红十字会的协助下,在全市4艘执法船和104艘大中型渔船中培育了125名红十字救护员,系统培训红十字运动与救护的基本知识、心肺复苏、创伤止血、现场包扎、骨折固定、搬运护送等应急救护的核心知识与技能,以及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的处置要领。为渔船配备应急医疗箱,科学配发心血管、消化系统、烧伤外用等药品以及人工呼吸面膜、绷带、胶布等器械药品17种,并由船上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将应急救护触角延伸至船上,让每艘渔船都成为一座移动的“救护驿站”,极大增强了海上应急救护能力,降低海上意外事故及突发事件造成的伤亡率。
  该局还将继续筹措资金,为搜救船队配备手提式扫海灯、悬挂式救生攀爬绳、救生捞杆、软质救援担架、便携AED等物资,进一步巩固提升救生效能。
  更新安装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实现“一船一码一设备”全覆盖监管
  “我船上装了插卡式AIS设备内置正版电子海图,能感应到30-50海里内的渔船,可以大大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无棣县一渔船船长刘长利说,“以前是按键的现在是触屏的,功能很多,对我们渔民来说很安全,心里更有底了。”
  滨州市不断加强渔船安全技防能力建设,2022年以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投入700余万元用于北斗示位仪、插卡式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卫星电话等船上通导设备配备工作,对全市所有渔船实现了北斗全天候实时监控,对693艘符合升级改造条件的渔船全部更新安装插卡式AIS,实现“一船一码一设备”全覆盖监管目标,全市渔船、渔港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海洋防灾减灾水平大幅提高,得到了渔民的交口称赞。
  当前,滨州市渔船安装的“插卡式AIS”相比传统“AIS”设备,具有杜绝擅自拆卸、故意关闭、随意篡改船舶识别码等问题的明显优势。为加快推进插卡式AIS设备更新安装工作,滨州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调配精干力量成立安装工作组,克服海岸线曲折、渔船停泊分散等困难,配合安装单位加快作业;市海洋渔业监督监察支队执法人员结合伏季休渔、执法巡查等工作,深入渔村、码头开展宣传,帮助渔民了解“插卡式AIS”设备安装的重要性,提高了渔民安装的积极性。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