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州市公安局面对警力不足的实际,坚持工作中找问题、改革中找办法,在基层警务机制改革上求创新,让警力布置更科学合理、发挥出更大效能。
经过几年的探索,滨州公安机关结合实际推出“警务协作区”“交所合一”等警务运行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合成作战”为主要路径、以“党建引领、党政支持”为强大支撑的基层警务机制改革创新“滨州路径”。
合成作战,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2017年,滨州公安警务机制改革号角在惠民县吹响。改革前,惠民县各派出所只有3到4名民警负责轮值110接处警工作,每3-4天就得值一次班。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惠民县公安局大刀阔斧推行“警务协作区”改革。根据辖区人口、地域特点和接处警数量,将全县划分为3个警务协作区。每个协作区由相邻的4至5个派出所组成,分别确定位置居中、保障较好、警情较多的派出所为协作区的中心所。统筹调配协作区内处警警力,每天安排1名民警在派出所值班,为3个出警组在协作区集中备勤,每组1名民警带领4至5名辅警,专职负责当日协作区内所有110警情处置和案件办理。一般警情梯次用警,重大警情饱和用警,重要时段、重点区域动中备勤、就近处警,基本实现了警情处置不出协作区。
该机制运行以来,实现了警力跟着警情走,在警情处置、案件侦办、重大安保等工作中显示出强大优势,一线民警辅警能力得到提升,职业荣誉感、认同感不断增强,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2019年11月,滨州公安机关基层警务协作机制建设现场会在惠民召开,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惠民的经验做法。
夯实基础,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范
基层基础是公安工作的根基,也是滨州公安基层警务机制改革创新的主攻方向。
滨州市公安局沾化分局自2021年12月起探索“交所合一”改革,将派出所与交警中队合并,11个派出所全部承担原交警中队业务,原交警中队民警集中开展城区交通秩序维护、事故处理、重大活动安保。这项改革加强了交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自推行该项改革以来,沾化区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向好,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7.5%、64%。
虽然各地实际情况不同,推出的改革措施各异,但将资源力量向一线倾斜是滨州各级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共识。2021年1月,邹平市公安局印发“加强派出所工作二十条”,从警力、车辆、奖励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同时完善“派出所吹哨、各警种报到”机制,最大限度让资源信息汇聚、服务于派出所。在偏远乡镇派出所开展交所联动联责暨派出所参与交通管理工作,凝聚合力,让隐患发现得更及时、处理得更规范。
滨州市公安局北海分局探索实施以警情一体处置、要素全面管控、警力深度盘活为主要内容的“效能警务”改革,实行110警情“接、派、处、督”一体化运行,首接负责、主副协同、法制前置、全程监督、变多点值守为集约用警,有效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接处警效率。
党建引领,不断提升队伍战斗力
警务机制改革过程中,滨州市公安局充分发挥党建体系的强大力量,以党的凝聚力提升队伍战斗力。
惠民县在警务协作区设党总支,党总支书记列席县公安局党委会,赋予党支部委员会资金支配权、履职考核评价权、股级干部和一级警长以下职级推荐权,为党组织赋能赋权。惠民县公安局有2名协作区党支部书记进入县局党委班子,48名派出所民警得到提拔重用。
沾化滨海镇辖区地处滩区,历来边界争议、滩涂纠纷较多,处置难度大。为此,滨海警务协作区推行党建联建,沾化分局滨海派出所党支部与滨州市公安局的海岸警察支队滨海派出所党支部、海防派出所党支部,开展支部联创联建,以党组织的力量推动3方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党建与警务工作一体推进,破解了各单位各自为战、警力短缺问题。目前,对于该镇辖区范围内的一般警情,1个组5名警力赶赴现场处置,对于重要警情,可梯次指派3个组15名以上警力及时到达现场,一些复杂警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为有效缓解警力不足难题,滨州市公安局党委创新辅警培养模式,推进公安辅警职业化。2022年7月,滨州市公安局和滨州科技职业学院联合成立辅警学院,探索出“警校共建、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辅警管理工作新路径,为基层警务机制改革注入新动能。
公安机关的积极作为赢得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惠民县委县政府投资为警务协作区更新出警车辆30辆,购置5大类45种警务装备,高质量建设一体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分中心。
沾化区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大力支持“派出所管交通”,分别为各派出所招聘5至20名交通协管员,派出所借助网格员、“两站两员”(交通安全管理站、劝导站、交通安全管理员、劝导员)力量进村入户排查清理重点车辆,为1万余辆重点车辆建立档案。
北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全区推广党建工作互学、社会治安互动、脱贫致富互帮、村风文明互育“警地四互”模式,实现信息共享,先后提供法律服务3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隐患80余个,3个渔村获评“省级文明村”和“民主法治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