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问策2023之“梦想启航”篇⑦
依托科创 将传统产业做到极致
——专访无棣鑫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玉瑞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张卫建崔艳贞刘飞于剑通讯员李雅芹寇慧超
  有些观念,是用来打破的,用在鑫岳身上,再合适不过。在传统化工领域,鑫岳依托科技,将绿色、循环、创新发展到新的高度。
  用智慧的眼光创造可能,以智慧的方式开拓未来。作为中国化工企业绿色生态循环经济先行者,鑫岳的实践,让传统产业焕发无限生机。
  本期问策2023,专访无棣鑫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玉瑞。
  “宜油则油、宜化则化”,三次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
  记者:一说到化工,很多人就会想到高耗能高污染,很难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联系在一起,但鑫岳在最初就确立了走可持续发展绿色的道路,当时是基于什么考虑?是怎么实现的?
  王玉瑞:任何生产,在某些环节都会产生一些废物。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养牛的过程中,会生产出牛肉、牛奶这些产品,但同时也会产生牛粪,从这个意义上讲,化工和其他产业没有什么不同。但“废物”也分怎么看待,按照我的理解,世界上没有完全没用的东西,有些看似是“废物”,其实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高污染高耗能并不是化工的天然属性,相反,在国民经济和生产生活中,化工是可以降低人类能源消耗的。
  有很多化工产品性能非常好,完全可以替代高能耗产品,这也是当今和未来化工新材料的发展方向,从这方面讲,不就是节能和环保吗?鑫岳打造循环经济,做到物尽其用,就是废物资源化,我们的几条产业链,通过纵向延伸、横向关联,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能源梯次利用、废物回收利用的良性发展。
  在鑫岳,能量得到有效利用,能耗降下来,排放自然也就降低了。其实仔细想想,要想把环保做好,最重要的就是节能。同时通过资源综合利用、能源梯次利用、废物回收利用,也降低了企业整体生产成本。在同行业中,鑫岳的成本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在我们的努力下,鑫岳化工从2012年开始真正发展,那时候总资产是4亿元多一点,去年年底我们的总资产是248亿元;2012年鑫岳一年销售收入是3亿多元,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60多亿元;员工队伍从最初300多人发展到现在4000多人。我们为员工创造了一个稳定、安全的工作环境,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和进步。
  记者:纵观鑫岳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次转型,而每次转型,不但都让企业成功转危为安,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还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或“全国唯一”,鑫岳是怎么做到的?
  王玉瑞:鑫岳的这几次转型,都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第一次转型是2007年从炼油转向化工,当时国内地炼行业面临原材料困境,没有原材料,企业就无法生产。我们开创性地从国外引进环氧氯丙烷装置,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很幸运赶上了最好的市场周期,当时环氧氯丙烷市场价格每吨在18000到19000元,而生产成本只有7000元,投产后企业不但生存下来,还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12年,全国环氧氯丙烷企业越来越多,市场严重过剩,产品没有销路,亏损严重。经过全面分析和广泛市场调研,我们决定进军环氧丙烷市场。在国内没有成熟技术的情况下,我们自主研发,与原有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嫁接,用同一套装置生产不同产品,获得成功后迅速打开市场,鑫岳不但产量做到全国第一,质量也遥遥领先于其他厂家,在全国做出了影响力。
  第三次转型从2016年开始,当时鑫岳化工拿到了240万吨的原油指标,投资46亿元建设清洁油品项目,此后不断延链增链,构建起了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新型材料和热电联产相融合的产业生态。
  鑫岳的转型,一直遵循“宜油则油、宜化则化”的方针,始终以追求利润为核心管理目标。
  区别于其他行业和产业,在石化产业,一种原材料,一套装置,可以生产出不同产品,比如可以生产汽油,可以生产柴油,可以生产液化气,也可以生产丁烯、芳烃等等。我们不把产业设计成单一型的,而是根据市场随时调整。举个例子,如果市场化工产品滞销,但燃油燃料市场较好,我们侧重后者,反之同样。鑫岳三套核心装置都做到这一点,整个产品方向、结构调整,完全以市场为导向,这就是“宜油则油、宜化则化”。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核心技术做支撑。其实鑫岳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与进步,每一个领域技术进步,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与研究的基础上,这方面鑫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科技研发一直是鑫岳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记者:去年,国家工信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收入比重达1.5%以上。今年,我们计划启动鑫岳研发基地项目建设,投资额达16亿元,远远超过1.5%的要求。在科创研发方面,鑫岳是怎么做的?遇到过哪些问题?
  王玉瑞:多年来,科技研发一直是鑫岳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作为企业负责人,我也是带头做研发。
  鑫岳的科技研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满足当前市场需求,鑫岳的许多产品都属于传统产品,在这方面的投入属于工艺研发,在工艺技术上进行优化,不生产新产品,目的是节能降耗、低碳环保,适应市场需要,这方面我们每年投入几亿元。
  另一个方面是新产品研发,属于引导市场消费,我们每年也投入很大精力。现在鑫岳正在建设的PPS(聚苯硫醚,一种高端工程塑料)项目就属于这一类,现在已经投入6亿多元,装置正在建设中。
  做科创研发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企业是要赚钱的,但赚钱也分两个层面,一是保持当下利润,二是长远发展。未来效益和眼下效益要结合,眼下效益需要通过现有装置改造提升和产品结构调整,而未来效益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做产品研发。
  企业做科创有很多困难,我认为人才是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因素。鑫岳所处的位置适合于工业大生产,但吸引人才方面却存在不足。
  为吸引和留住人才,鑫岳主要有两个措施,一是高薪,二是联合。现在,鑫岳引进的很多人才年薪都超过我。高薪有时能留住人,但有时即便薪酬再高,更高端的人才也不来,为什么?研发环境不行。研发需要专业相配套,需要科研氛围,那怎么办?那就一起合作,现在我们正和一名外国院士带领的团队合作,做新型材料的研发,这项技术我们前期就投入了6800万元。
  记者:鑫岳的发展,对滨州其他企业来说有什么借鉴意义?
  王玉瑞:在无棣县,鑫岳做得相对不错,但放眼整个滨州,比我们做得好的企业有很多,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形成样板带动,这就是对滨州的贡献。
  滨州为什么能成长起这么多优秀企业?大家各有各的法宝,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走出独特的发展道路。鑫岳发展主要靠科技进步,企业发展的前七年,我们靠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重视研发,反复实验,嫁接了很多新技术,别人不敢用的我们敢用,别人做不了的我们能做。几次转型成功都是依靠技术进步,取得效益也是靠的技术进步,未来发展,科技进步仍然是主要抓手。
  在鑫岳,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到现在,自动化控制、工艺逻辑控制都已经实现,同行业别人做不到的,我们都琢磨着做到了。做企业必须对自身潜力非常清楚,潜力是效益提升的基础,也是节能减排的基础。这些年,我和同事们研究工作,从宏观到细节都得考虑到,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或公式我也是反复推敲,因为问题的解决可能就存在于这些细节中。我们不喊口号,而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用逻辑思维去解决问题、找差距,把差距形成问题,再找到形成差距最根本的原因,最终去解决问题。
  目标是让鑫岳成为一家高科技绿色工厂
  记者:企业文化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鑫岳这些年来一直在倡导“家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鑫岳是怎么做的?
  王玉瑞:作为鑫岳的董事长,同时也是最大股东,我始终不把这个企业看成是自己的,鑫岳是无棣的、滨州的,更是全社会的。去年,鑫岳实现税收19.2亿元。鑫岳在无棣县连续多年保持上缴税金第一名,这是我们的企业责任,也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动力。
  为什么提出“家文化”?鑫岳有4000多名员工,很多夫妻双方都在这里上班,这样算起来连家人会涉及到1万多人。如果企业搞不好,这些家庭都会受影响,员工的小家和鑫岳这个大家就是像一个家庭,需要大家共同来经营。
  家,就要有人情味。员工为这个大家努力奋斗,在员工遇到突发情况时,企业就必须全力以赴去帮助。鑫岳这个“家”,体现在对员工的关怀上,让每名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不让任何一个家庭的老人不能正常养老、孩子不能正常上学。企业多为员工着想,员工才会为企业全力以赴。让我欣慰的是,这么多年下来,鑫岳的员工队伍尤其骨干员工一直稳定。
  收入,是稳定职工队伍、体现家庭温暖的重要内容。对企业来说,平时多发工资让员工过好日子,当员工遇到困难的时候,慷慨解囊让员工过得去,员工就有安全感了。
  企业赚钱,一是多交税,还有一个重要的责任是回报社会。这些年,鑫岳为无棣县教育事业捐赠了3000余万元,县里有其他需要,我们都会慷慨解囊。
  记者:作为鑫岳,作为您本身,分别有怎样的梦想?为了梦想,您和企业将如何追梦、圆梦?
  王玉瑞:我们的梦想很简单,鑫岳的未来,以新材料为发展方向;总的目标,是让鑫岳成为一家高科技绿色工厂。企业的发展,会根据国家发展及时调整,但鑫岳总的发展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早在20年前,我的梦想是做碳纤维,这种产品强度高、重量轻,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我认为,碳纤维是中国未来新材料的代表产品,但由于西方国家在这项技术上对我们卡脖子,我们现在还做不了。虽然目前很多条件还不具备,但这些年来鑫岳一直在努力创造条件,反复考察,也做了一些事情,未来只要条件合适,只要鑫岳具备了投资实力,我们肯定会随时进行突破和研发,填补国内空白,为国家分忧。
  做大型科技攻关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鑫岳,不能拿着国家的钱去申报项目,去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所以我们还是想凭借自身实力和能力来做这些事情。
  梦想的实现,需要实干。作为我来说,时时刻刻都有强烈的危机感,目前最迫切的事情就是把企业做好,把效益提升,把产业做大,只有这样,才有能力让企业脱离危机,才有机会进入新的领域,这是夯实企业腾飞的基础。克服危机感,也是梦想的一部分。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