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张子强李林通讯员冯涛张轩报道)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素有“开春第一鲜”之称。邹平红芽香椿,因其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备受消费者青睐,也因此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邹平市依托地理位置与品牌优势,大力发展香椿特色种植10000余亩,山区农民每年香椿收入可达2000余万元,助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有力提高农户种植香椿积极性
3月下旬进入香椿采摘季以来,每天凌晨4点多,邹平市黛溪街道张高村村民张伟平就来到香椿地里开始采收一天之中最嫩鲜的香椿。“从3月25日左右,头茬香椿就开始采摘了,能一直采摘到5月份。”虽然已经77岁了,但张伟平采摘香椿的动作却依然娴熟,用“竹竿+铁丝”制作而成的采摘工具,专门用来采摘香椿树最顶端的嫩芽。“今年一共种了20多亩,总的销售还不错,价格比往年高。”张伟平说。
张高村坐落于白云山系美丽的凤凰山脚下,位置独特,气候温润,尤其适合红芽香椿的生长。为保证香椿品质,村民往往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开始采摘。“凌晨两三点钟气温低,采下来的椿芽不发热,容易储存和运输,起到一个保鲜的作用。”村民张维敬告诉记者,“以前这里都是荒山,寸草不生,我们村成立合作社后,香椿种植的规模才越来越大,成为主导产业。”
据介绍,张高村香椿种植业的发展,既得益于党委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也离不开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推动。“自2020年成立凤凰山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来,我们村积极引导村民增加200多亩的种植面积,现在红芽香椿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800余亩,预计年收入超过500万元。”张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传明介绍,“合作社除了鼓励村民种植外,也积极帮助村民找销路,现在正值集中采摘期,我们积极开拓销售渠道,通过设置销售网点,积极联系外地采购商,全力保障产品销路,持续带动村民增收。”
客商争相进货,让各地消费者第一时间吃上鲜美红芽香椿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满山坡,刚吐露的香椿嫩芽簇拥在枝头,远远望去,好像点燃的一簇簇小火苗,闪闪发光。作为邹平香椿的主产区,黄山街道石家村的村民们一边采摘,一边忙着打捆,山下收购香椿的电话也不断打来催货。
“早上一般是五点起来开始收,收到九点左右基本结束。”在山下的香椿收购点,验货、过称、付钱、记账……收购点负责人石双刚一整套动作非常熟练。他从事香椿收购几十年,主要供应市外商超,有时候客户需要的数量大,他就直接跟相熟的村民电话催货,“量大的时候一天收二三十吨,基本上能满足客户的要求。”石双刚说。
香椿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邹平香椿更是因其浓郁的香味和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市场欢迎。如今,每当香椿开始采摘,那些来自省内外的进货商便迫不及待地等候在地头。来自潍坊的采购商陈振每年都会来邹平采购,对邹平香椿的品质赞不绝口:“香椿质量相当好,基本年年都来,来了十多年了,基本是往东三省卖,每天收大约2000多斤。”他告诉记者,他每天都要接到很多客户催货的电话,“东三省非常认可香椿质量,卖得相当好,供不应求。”
近年来,香椿收购商、批发商逐步改善香椿的包装,利用香椿“覆冰”法,把香椿销往了广西、福建等更远的地区,让更多的朋友吃到邹平香椿。在代办点,负责人李慧边整理刚收购的香椿,边指挥工人进行包装:“主要是用冰块降温,起到保鲜的效果。”她介绍说,香椿先在水池中浸泡20分钟左右,起到降温的效果,然后与冰块分层装箱,“这批货主要是运往天津,利用‘覆冰’法,就能让当地市民吃到新鲜的香椿!”李慧笑着告诉记者。
发挥优势持续做大,以香椿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香椿种植不占农时,从出芽就能卖钱,深得山区村民喜爱,一亩地平均收入1500块钱。”黄山街道林业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李智介绍。该街道出台政策积极鼓励农民种植香椿,香椿种植面积已达到8000余亩。“我们将积极以产业振兴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加快助推乡村振兴。”李智说。
据黛溪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成介绍,近几年,黛溪街道依托凤凰山独特的水土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张高红芽香椿和水杏种植,已经成为山区群众的主要增收渠道。下一步,该街道将努力挖掘红芽香椿等农业特色资源,重点打造农业品牌,推进农业和文旅项目的深度融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叠加,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
近年来,邹平市充分发挥香椿特色种植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扶持推动下,已发展香椿种植10000余亩,山区农民每年香椿收入可达2000余万元,全面助力村集体和农民增收。“下一步,我们将制定香椿的生产和储运技术标准,加强技术指导,立足特色,在香椿加工和销售上做好文章,做大乡村特色产业,继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邹平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副股长伏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