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张卫建崔艳贞刘飞于剑通讯员李雅芹寇慧超
这里是“十省通衢,京津咽喉”;
这里是黄河尾闾,滚滚黄河川流不息;
这里改革开放先行,新兴产业集聚;
……
这里,是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科技创新要素聚合力——在抢抓黄河国家战略和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的道路上,滨州高新区行稳致远,阔步前行。
本期经济访谈“问策2023”,专访滨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卫忠。
记者:在今年的全市“两会”上,明确提出支持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请问围绕这一目标,高新区今年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什么?
刘卫忠: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是市委市政府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滨州高新区上下矢志追求的第一奋斗目标。近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高新区抢抓黄河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谋划确定了“16865”工作思路。
“16865”中,“1”指的是紧紧围绕国家级高新区创建这一个目标;第一个“6”指的是抓六项重点工作,分别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投资融资、城市更新、社会事业和基层党建;“8”是指打造培育八个“产业链条”,分别是医养健康、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健康食品、家纺纺织和文化旅游;第二个“6”是打造六个产业园区,分别是医养健康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高端装备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健康食品产业园及家纺服装产业园;“5”是打造开放高新、创新高新、美丽高新、健康高新、幸福高新“五区同创、五区协同”新格局。
记者:今年,我市实施“工业提振”攻坚突破行动,坚持把做大、做强、做优工业作为滨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请问在产业发展方面,滨州高新区有哪些规划?
刘卫忠:高新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聚焦特色产业,坚持靶向发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的承载力、竞争力。
一是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医养健康产业方面,推动黄河谣健康城、数字医疗项目扩大投资,与中国医疗器械、动脉橙科技推进合作,打造医康养示范园区。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建设46.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抓好微研科技二期等项目建设,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推进京博高端装备二期、奥纳尔二期、滨瑞高速电机等项目建设,打造石油化工及制冷设备集群。铝基新材料产业方面,加快鸿星科技、华创金属复合材料项目建设,推进铝产业补链延链。
二是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家纺服装产业方面,依托愉悦家纺等规上企业,加强与宜家、迪卡侬等知名企业合作,壮大百亿级家纺服装产业。新能源产业方面,利用上游原料资源优势,对接中科海钠、众钠能源等钠电池头部企业,打造百亿级新能源产业园。健康食品产业方面,围绕高盛食品等13家食品深加工企业,抓好一想中央厨房预制菜等7个签约项目,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文化旅游产业方面,依托龙江湿地生态优势,加快四川蓝海文旅康养、康养农庄等项目落地,打造生态休闲康养文旅品牌。
三是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金融服务、物流仓储、人才培训、创业孵化、电子商务等生产经营性服务平台,提高集聚服务资源能力,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深入推进“百项技改、百企转型”,抓好一批技改、转型类项目,力争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
记者: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我市提出推动招引提质,坚持大抓招引、抓大招引,提升招商引资工作质效,请问今年滨州高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有什么安排部署?
刘卫忠:滨州高新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每周一召开调度会,推进招商项目洽谈落地,做到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切实提高招商效率、提升项目质量。
一是突出顶格带动。顶格配备八大产业链的链长,一条产业链由“一名区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负责,对所有招商项目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顶格保障,推动招商项目早签约、早落地,在建项目早投产、早达效。
二是突出专业专注。配强7个招商平台公司力量,组建50人专业招商队伍,锤炼专业招商思维,梳理“18条招商措施”“20个招商渠道”,聚焦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拉动力强的高端高质项目,加速产业升级扩规。
三是突出专业园区。倾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园、铝基新材料产业园、健康食品产业园、高端装备产业园、医养健康产业园、家纺服装产业园“六大专业园区”,夯实产业发展平台,加快“筑巢引凤”。11.8万平方米的冷链集配中心、2.4万平方米的新材料产业园三期已经开工建设,健康食品、新材料两个产业园年底实现企业拎包入驻。
四是突出延链强链。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制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和政策清单、问题清单、企业清单、项目清单、招商清单“四图五清单”,精准招引医养健康、生物医药、高端装备、铝基新材料、新能源、家纺服装、健康食品、文化旅游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八大产业链条”拉长、增粗、变强。
五是突出优化环境。树牢“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理念,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按照“管委会+部门+公司+产业链+市场主体”模式,调整优化驻企服务员队伍,精准服务企业家实现梦想,解决好企业家的所期所盼、所急所愿,以最优的营商环境带动最热的投资创业。
记者:在今年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市提出狠抓省市县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在“大干2023”之年,高新区围绕重点项目会做哪些工作?
刘卫忠:高新区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牢固树立“以项目论英雄、从落地看作风”的鲜明导向,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努力在抓项目、干项目、成项目的“赛马场”上担当作为。
一是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严格落实领导包保、专班推进、专员服务等推进机制,实行“月督查、季通报、半年观摩、年底考评”调度管理制度,抓好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环保“五大控制目标”,千方百计抓开工、抢进度、促投产,全力加快总投资181亿元的33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早投产、早达效,努力建成一流项目、标杆项目、示范项目。
二是高质量谋划储备项目。将项目谋划储备作为重要任务,定人、定岗、定要求,聚焦八大产业链条,突出战新产业培育、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形成“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梯次结构。扎实做好储备库、预备库、在建库三库联建,完善项目衔接,切实提高项目策划和管理质量,形成项目建设的持续推动力。
三是高效能强化要素保障。深化“标准地”改革,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增强项目用地供给,为企业上项目、扩产能拓展空间。推进国能生物供热项目9月份投运,解决生物医药企业的用能需求。发挥总规模190亿元、19只基金集聚优势,谋划标准厂房、产业基金、供应链金融,探索境外债、企业债等融资渠道,支持企业上市和产业发展。推动鸿星科技北交所上市,确保上半年进入新三板创新层。
记者:目前高新区正在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科技创新方面,高新区有什么具体部署?
刘卫忠: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聚集各类要素支持企业创新,努力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一是聚力打造创新平台。搭建高能级平台,支持企业创建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10家以上。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作用,激发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的创新动能,加快生物医药、纺织新材料等重大技术突破。
二是聚力培育创新主体。强化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功能作用,引培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保持全市第一。
三是聚力培养创新人才。突出做好校企合作、引进人才等工作,促成更多产学研合作新成果,把创新要素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推动滨州市主动健康研究院建立高层次人才孵化基地,加快山东康养职业学院筹建进度。实施人才“三进三创”工程,持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撑。
记者:面对有效需求不足这一问题,我省提出着力释放有效需求潜力,在扩大内需上加力提效,请问滨州高新区在今年扩大内需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刘卫忠:高新区围绕“扩内需、稳增长”,重点在“消费、投资、外贸”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促进消费提振。持续加大汽车、餐饮等消费券发放力度,支持利星行、京泰、金佑贸易等企业扩量增收,一季度发放专项汽车消费券80.7万元,激发汽车消费市场活力。培育壮大电子商务、网上商城、新能源车、二手汽车等行业,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消费快速回补、全面提振。
二是促进扩大投资。全力支持欣悦健康、鸿星新材料等38家规上工业企业扩大产能,用政策激励促进企业投资,用骨干企业稳住基本盘。加强项目谋划储备,提报2023年专项债券项目71个,总投资627.46亿元,以政府投资带动全社会投资;重点跟进已通过省发改委、财政厅审核的投资385.42亿元的48个项目,争取列入国家专项债券项目库,拓展投资空间。
三是促进外贸增长。大力扶持愉悦家纺、派斯乐笔业等重点企业,精准服务永晨文具、峻宸贸易等新增企业,助力开展外贸业务。加强与“一带一路”非洲经济促进会山东办事处的合作,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会,拓展国际市场。开展外贸专题培训,拓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尽快形成增量。
记者:民生工作一头连着宏观大局,一头连着万家灯火,民生问题无小事,请问高新区今年在相关方面有什么具体安排?
刘卫忠:滨州高新区管辖两个街道办事处,做好民生工作,事关10万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是实施一批更新工程。投资10.2亿元实施5个村居棚户区改造,投资4.8亿元新建、改造道路10条,完善园区配套,提升城市品质。实施排水管网提升、村居生活污水治理等工程,为群众营造舒适舒心的生活环境。构建常态化、精细化、长效化管理体系,留住城市记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是办好一批民生实事。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快推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合作对接市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全力提升办学水平。加强与上级医疗资源的对接,抓住欣悦康复医院同滨医附院建设医共体的机遇,提升综合诊疗水平。明晰区、街道、社区三级责任体系,整合各类民生资源下沉网格,完善网格议事协商机制和服务清单,提升“一张网”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