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邹平讯(通讯员罗琳琳报道)“国学是区别于西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教我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近日,邹平市高新小学开展“传承国学文化弘扬中华礼仪”研学活动,组织学生们到樱花山上踏春游学,让孩子们在知行合一中亲近自然、增强家国情怀。
近年来,邹平市高新小学创新性打造“崇礼养正”德育课程体系,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格局,培养德行兼备的时代新人“悦礼少年”。“崇礼养正”课程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力求以文化人、行为养成涵养责任担当、人文底蕴、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实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该课程体系首先加大对范仲淹“先忧后乐”精神的探究。高新小学地处礼参村,地名来源于北宋名相范仲淹会见故乡亲人,礼参乡亲甚恭。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实地参观醴泉寺、范公祠等,搜集范仲淹划粥断齑、仁政爱民、窖金捐僧等故事,学习诵读范仲淹的诗文,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同时,引导学生研究、探索礼参地名文化、姓氏文化,感受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深挖劳动课程,行为习惯养成。玉米、白菜、花生、辣椒、红薯……春夏秋冬,“悦礼”农场笑声不断。高新小学开辟“悦礼农场”快乐农耕园,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以劳育德。各年级每班领取一块“实践田”,根据时节,学生学习不同的农作物种植方法。在劳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已熟练掌握搂平、挑畦、下种、栽秧、浇水、拔草、施肥等劳动步骤和操作技能。
劳动过程中,老师们还进行多学科跨学科课程开发。数学老师教学生实地测量种植面积,科学计算确定植株的间距和密度;科学老师指导学生观察天气、风向,确定浇水时间、水量的多少;语文老师引导学生观看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变化,并学习写观察日记,还引导学生写收获感悟;传统文化老师带领学生探究各类农作为的来源、传播途径、二十四节气文化等,让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传承不息;美术老师带孩子们走进农场,学习初步的写生知识。
习得技能,收获喜悦的同时,高新小学以活动促养成,以比赛促落实,通过路队示范班、文明班级、自理能力大赛等评选比赛活动、习惯训练点和各种主题班队会教育,对学生生活、学习、交友、健康、文明等习惯进行培养,突出育人导向,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