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关于滨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张亮
  党的十八大以来,滨州市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下大力气改善营商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这与发达地区相比、与企业群众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此,要从滨州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生态理念长期致力于市场、政务、法治、人文等方面综合优化提升,最终达到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目的。
  加快要素聚集,打造富有吸引力的市场环境
  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按照《滨州市制造强市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围绕滨州市打造“十百千万”培育工程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精心研究现代产业发展规律。根据滨州市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及时出台一批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
  完善相关配套服务,提高人才吸引力。改变以往的招引观念,力争通过一个项目引来一批人才,通过一批人才搞活一个产业。深入研究中高级人才流动规律,坚持“以用为本”原则,紧密结合高层次人才所需推进相关政策创新,以实效性政策打造区域性人才集聚高地。
  科学调控土地供应,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根据闲置低效土地的形成原因、现实状况,按照“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原则,在政府收储土地等传统方式基础上,灵活采取资产转让、股权转让、购买银行债权等方式对闲置低效土地进行处置盘活。根据产业特点适当提高容积率,试行产业用地多用途兼容综合开发使用,探索“工业综合体”开发模式,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持续优化服务,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以协同理念推进机制优化。在分类分事项明确行政审批服务局、行业主管部门职责边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审管信息互动平台,严格落实审管信息双向反馈制度,以建立部门各负其责、相互联动的审管协同机制,提升服务效能。
  以公平理念推进监管创新。加快推广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监管,以解决监管执法中的“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问题,切实减轻市场主体的检查成本。建设全市联合奖惩系统,将国家及滨州市红黑名单信息进行归集,在许可审批、资金资助、后续监管等方面实现奖惩信息自动核查、自动匹配、自动反馈。
  以“绣花针”功夫推进流程再造。与以往的改革相比,流程再造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企业群众“办成一件事”为导向。为此,要根据“一件事跑一次”为标准,对所有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革命性再造,以提高政务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强化法治保障,打造透明公正的法治环境
  加快推进法规规章的立改废释。及时清理和修订不符合改革要求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需通过立法确认的改革措施和创新成果及时启动立法程序。针对“告知承诺制”出台可操作性实施办法,明确具体的承诺条件和告知内容,以减少政策滞后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提高法规制度的实施力度。引导领导干部坚决克制政绩冲动,严格执行决策合法性审查和评估程序,避免违反法律的现象出现。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通过强化企业债权司法保护、完善“权益救济”机制等措施,对诉求合法合规的,要尽快予以解决,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提升治理能力,打造安商富商的人文环境
  进一步转变政府工作作风。按照“前沿距离法”找准服务优化路径,着力提升惠民惠企政策知晓率,加强对基层的业务指导和支持,加快提升服务效率。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往前迈一步即是创新”的理念,落实落细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各级干部大胆尝试、大胆突破。
  加快营造尊商重商的社会环境。对列入全市重点计划的项目,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一对一研究项目需求,及时解决项目建设难题。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条件下,利用节庆活动、各类展洽活动、企业重大活动对企业进行走访调研慰问,营造浓厚的尊商亲商氛围。
  广泛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找准营商环境与群众利益结合点,广泛宣传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引导广大群众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意识。及时处置营商环境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并及时向社会公开调查结果。
  作者系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