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滨州市内疑发现百年前黄河大堤
王超
  滨州,渤海之滨、黄河之州。受济阳坳陷带影响,滨州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一直延伸到渤海,自古以来必有一条大河流淌在滨州大地上。
  黄河从滨州穿城而过,流经市域94公里。近日,为寻找黄河在滨州的痕迹,滨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考察组探寻发现:从东海北石家到屈家、天王堂、一分厂、马坊有一条东西向的古老河堤,直通南海和西海。这个古老河堤原有3-5米高,是1922年之前黄河流经的地方,距今有100多年历史,现在还保留有一点遗迹,十分难得。
  受济阳坳陷带和泰山山脉影响,济水与黄河在鲁北旷世相遇,为黄河借道入海提供了便利。滨州之域,远古流淌着四渎之一的济水,中古流淌着黄河、徒骇河等河流,明清之际主要是大清河,清末1855年以后黄河归故,从小开河到龙王崖黄河改道南滚20多公里,淹没了蒲台、齐东两座千年古城,也造就了现在滨州的水生态。俗话说“穷堤根,富河沿”“三年不收获,一收吃三年”。在黄河岸边生存的人与黄河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惧怕黄河,视其为猛兽;又依恋黄河,赖以生存。
  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每次大改道后,人们都会沿着新河道修筑堤坝,防范洪水,防止河水外溢。东海北石家再往东有几个村庄,分别叫大口子、小口子、流口等,从名字上可以看出,村庄取名应与黄河决口冲破堤坝有关。
  滨城区市东街道屈家村北有一处水塘,现处于干涸状态,推测应是古黄河、大清河故道遗址,水塘边还生长着约有80年树龄的大树,村南边还保留有长200米左右的堤坝,其间枣树根茎裸露在外,根据粗壮程度可判断应有不短年头了。据村里老人回忆,原来这里有好几处堤坝遗迹,现在所剩无几。此前村民烧砖窑、建房子,都是取用堤坝上的土。
  据清《蒲台县志》载:“邑境汉武帝间置湿沃县;新莽时改延亭县,后复名;隋改蒲台县。”蒲台县的前身为汉武帝时期设置的湿沃县,距今已有2100余年的历史。作为蒲台县县治,蒲城在历史上曾数次修建。金复置后,在大清河南岸(济水故道)新建蒲台县城,河北岸的蒲台镇遂称蒲北镇,简称“北镇”,也就是现在的滨州。
  可以说,滨州建在大清河遗址和济水故道上,所以才有“四环五海·生态滨州”七十二湖的生态之美,进而搭建起现代城市大框架。在市区发现大清河遗址和济水故道,对于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做好黄河文化大文章,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都是难得的历史文化资源。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